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85篇 |
免费 | 102篇 |
国内免费 | 5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42篇 |
民族学 | 17篇 |
人口学 | 36篇 |
丛书文集 | 383篇 |
理论方法论 | 127篇 |
综合类 | 3173篇 |
社会学 | 25篇 |
统计学 | 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56篇 |
2021年 | 98篇 |
2020年 | 57篇 |
2019年 | 33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50篇 |
2015年 | 117篇 |
2014年 | 168篇 |
2013年 | 206篇 |
2012年 | 235篇 |
2011年 | 311篇 |
2010年 | 305篇 |
2009年 | 302篇 |
2008年 | 289篇 |
2007年 | 303篇 |
2006年 | 301篇 |
2005年 | 245篇 |
2004年 | 209篇 |
2003年 | 152篇 |
2002年 | 158篇 |
2001年 | 148篇 |
2000年 | 72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出发,结合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进行回溯,并对其制约因素以及运行条件进行深入探讨。针对西部地区特别是成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2.
大学英语四级网考的铺开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考试媒介、题型设计、题材选择、考查重心等方面都作出了调整。考试对教学起到一定的反拨作用。大学英语教师要研究四级网考所体现的教学理论,转变教学理念,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探索如何以测试为动因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计算机硬件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93.
信息社会的最大特点就是信息输入的失控倾向对个人处理信息过程带来的压力。根据对目前信息接收方式下大学生的信息生活环境的分析,针对认知环境中的信息压迫,从"与外界的联结、获取知识和知识的学习内化"三个方面讨论大学生认知的依赖性与自主性表现及其意义,发现大学生的信息生活对网络有着深度依赖的同时也保持着理性的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94.
董理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0-71,6
近年来漯河大量承接产业转移,一些能源企业、电子信息技术企业、生物制药企业落户漯河。以这些企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在漯河逐步兴起,因此,应从政策引导、规划设计、财政扶持和人才培养等政策层面鼓励和刺激新兴产业的崛起。 相似文献
95.
吉林省人参旅游资源无论是在量上还是质上,都在全国乃至世界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我省人参旅游资源知名度不高,以“人参”为主题的旅游尚未进行开发.本文就吉林省人参旅游资源开发对策作了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96.
董建英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3):36-38
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是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关键;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包括道德心理素质、道德思想素质和道德观念素质;学习道德知识、开展道德教育、搞好道德修养、加快体制改革,是提高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97.
《红字》两译本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务刚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2):109-112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上海译文出版社及译林出版社的《红字》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一、词语指称意义的理解;二、语境与词义选择;三、文化差异与翻译;四、语言风格的移植。笔者认为译林出版社的译本在借鉴旧译的基础上实现了超越和突破,做到了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98.
董长贵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44-49
农民问题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是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它对国民党的命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民党对农民问题的错误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制定的各项坑农害农的反动政策.我们必须吸取历史的教训,重视并处理好农民问题,这是事关全局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99.
董茜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2):123-125
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奠定了语用学的基础,而关联理论则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继承和发展了关于话语含意的推导,从而使语用研究的切入点从准则转移到认知.从两种理论的不同研究角度入手,可以发现两者在话语含意推导基础、话语交际研究焦点以及关于语境问题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0.
谈社会转型时期的信仰危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嫱嫱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5(1):6-7
信仰作为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生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西方社会的信仰缺失从“上帝的死亡”开始,象征宗教信念的式微;东方社会的信仰缺失自“社会转型”开始,表征依附退出人生舞台的恐慌。国人信仰危机的历史、现实原因,主要源于文革时期信仰神化的沉重代价,还有喜唱高调的传统国民性,更有道德教育要求过高而不切实际的欠缺;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信仰“真空”、信仰“乏力”、信仰多元化、信仰功利化。摆脱危机而实现信仰升华,包含“对科学的信仰”和“科学的对待信仰”两大方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