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8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51篇
管理学   145篇
民族学   19篇
人口学   37篇
丛书文集   392篇
理论方法论   131篇
综合类   3195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3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45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51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给出了城市交通发展与城市交通环境影响互动机理的计算公式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交通环境损害治理的完整逻辑体系 ,然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从环境经济与技术经济的角度出发 ,就我国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发表了相关看法。  相似文献   
32.
语言趋同现象的实质是以社会心理现象为基础的语用适应。本文从语言趋同现象入手分析了趋同现象的产生及跨文化趋同所达到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33.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人力资源成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也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笔者从基本理论的角度出发 ,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全文包括五个部分 :1.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相关概念 ;2 .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基本假设 ;3.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为研究提供了政治经济学基础 ;4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研究提供了数量经济学基础 ;5 .劳动力资本产权理论为研究提供了产权基础  相似文献   
34.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有效开发高校人力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对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作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有效开发高校人力资源是高校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5.
《学衡》杂志以“论究学术 ,阐求真理 ,昌明国故 ,融化新知”为宗旨 ,对 2 0世纪初期的学术弊端提出了严厉批评 ,并在此基础上呼唤对真正的学术精神的追求 ,即自信、自得、贞操、求真、审慎、创造、社会关怀和追求文德之精神 ,同时提出了学者对于前人、今人和世界的责任。  相似文献   
36.
大学生网络迷航现象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网络迷航现象展开调查,围绕其中典型的网络迷航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提出避免、减少网络学习过程中的迷航对策与方法,以进一步提高网络认知活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37.
自中世纪以来的欧美史 ,是个人完全“脱颖而出”的历史。 19世纪后半叶 ,西方个人自由发展到一个高峰。但是获取了自由的个人却陷入了孤独、空虚的困境。“上帝死了 !”这并非一个耸人听闻的断言。许多哲学家、文学家对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进行了探讨 ,他们都试图寻找一条出路。法国作家约瑟夫·凯塞尔的小说《狮王》① 集中体现了人文学者们的思索与焦虑。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阐析 ,揭示作品深刻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38.
内部贸易已成为跨国公司实现其全球化战略的重要工具 ,并且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在贸易方式、贸易规模上的实质性演变对整个国际贸易体系和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影响力度逐步加大 ,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政策法规的制定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本文主要从美国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具体分析入手 ,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所独有特性和决定因素进行研究 ,以期望对我国跨国公司“走出去”的战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9.
族群理论中的工具论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无时不在算计和优化自己的利益,族群认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政治、经济等方面利益的推动.但是,工具论同时也不否认族籍、传统等对人们具有感召力.本文依据对一个畲族乡的调查指出,在我国的民族政策和特殊国情下,即便没有族籍(无论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还是文化意义上的)和传统的存在,只要有工具主义的好处,某些特定的人群也可能借用其他族群的族籍,来构建出一个新的同时包含不同族群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