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8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238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380篇
社会学   43篇
统计学   5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逻辑哲学论》中的神秘主义是前期维特根斯坦的重要思想之一。西方学者对这一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它同《逻辑哲学论》中其他思想之间的关系评价不一,而且这些评价都有自身的局限性。事实上,如果从全局的视域来考察《逻辑哲学论》就会发现,通往神秘主义有两条路径:一条是语言哲学的路径;另一条是逻辑哲学的路径。神秘主义是维特根斯坦对有意义的科学命题和缺少意义的逻辑命题进行分析所推导出的一个逻辑结论,它与《逻辑哲学论》中的图像论和逻辑哲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整体性表明维特根斯坦力图实现经验的自然科学、先验的逻辑学和超验的伦理学的统一。  相似文献   
32.
戴冠青 《学术月刊》2012,(12):109-116
崛起于20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因其独特的理论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中国之后,很快被运用于中国文学的研究和批评之中,并对中国当代批评理论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促使文论界对传统批评理论进行反思,一些文学批评也由以往注重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转向关注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和形式建构即其"文学性"之所在,体现出一种反叛性的研究思路。这种形式本体论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论开启了当代文学批评的新视野,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中国文学批评的视角,促进了批评方法的变革,成为了中国文学批评理论建设的独特资源。虽然它在重视文学作品的形式或语言研究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忽视了文艺的外部因素和社会意义研究,导致了理论的片面和极端。但是那种充满反叛精神的富有独创意义的理论发现已经有力地提示了中国当代批评理论建设最关键也是至关重要的努力方向。从这一点来说,形式主义批评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理论建设的启发是发人深省的。  相似文献   
33.
心学左派在晚明演变过程中异化为一种宗教或准宗教形式,儒家传统经邦济民的入世智慧因心学"良知"消解而体无完肤.无论是王畿的先天正心之学,还是泰州学派后期的居士佛学,都表明晚明心学发展到只有靠信仰才能延续的地步.宗教信仰的彰显对儒家入世智慧的侵蚀应该引起后人理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34.
破除"官本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戴清亮 《学术界》2005,21(2):96-106
"官本位"之形成、发展、特征;"官本位"、官文化、官场文化之界说,"官本位"是一种在历史唯心主义世界观,利己主义人生观支配下的价值取向,属于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官本位"对历史与现实之危害;"官本位"在当前的十种表现.  相似文献   
35.
戴轶尘  周国建 《社会科学》2006,(11):177-183
上海犹太遗址和特色建筑反映了犹太人在近现代上海各个领域的活动情况,是上海城市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上海犹太遗址和特色建筑所具有的建筑审美价值、人文历史内涵以及促进对外交往的独特功能,在此基础上就保护和开发这些遗址和建筑提出了几点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36.
戴伟华 《学术研究》2008,(2):126-131
汉代诗歌的发展明确显示出从"歌诗"到"诗"的演进轨迹,而文人五言诗是脱离音乐独立存在的文学样式.一、汉代人有作歌言志言情的传统,歌是汉代歌诗的早期形式,其后则为乐府歌诗.二、西汉和东汉前期可称四言诗为"诗".因四言是<诗经>的主要形式,而五言诗及其它诗式不能称为"诗".三、五言诗的起源与新声杂曲有关,故称五言为杂诗,南朝王融、江淹杂体诗也是指五言诗.四、文学史认为第一首文人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诗,其实此诗初无题名,只是"歌诗".五、文人五言诗大约起源于东汉桓灵之际.  相似文献   
37.
我国新《公司法》在我国初步确立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规定了对股东资格的限制,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以及提起诉讼所依据的理由。但是有关一些问题并没有在法律上明确规定,相关的一些理论问题也亟待澄清。有必要结合域外经验与诉讼法理论的新发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38.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处遇——刑事政策视域下的学理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处遇是我国刑法适用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基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主体身份,产生了与之相对称的以教育为主、以惩罚为辅的刑事政策理念,并在刑事立法和刑事解释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中学理解释在弘扬该刑事政策的基础上,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处遇上倡导:对刑法典第17条第2款的解释和适用,应坚守行为说+罪名说的限定方式;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处遇上,预防是刑罚适用的正当化依据,应从刑罚种类的限制性适用、刑罚裁量制度的扩张性适用及刑事和解等方面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39.
美丽总是愁人的--论作为一种审美体验的忧郁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作为一种审美形态的悲剧视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形式由来以久,但现在来看事情并非如此.悲感现象里的哀怨表现是审美文化中的下品,作为对生命力的肯定的英雄悲剧也并不能达到审美体验的颠峰.只有与幽默感相通的忧郁体验,才能凭藉其生命深度达到审美意识的极限.清楚地认识这一点有助于人们在审美实践中更好地把握审美与人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40.
五保供养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政策,2006年国务院新的五保供养条例颁布标志着五保供养由农村集体福利事业向公共财政支付的重要转变.但是这一新的政策范式转变带来的挑战却很严峻,一些农村出现五保供养标准下降的现象.本文以广东某地级市的五保政策执行为分析对象,从财政转移的角度来看,因为支出责任上移,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导致了责任下降,因此不能简单地指责上级政府的财政转移公正性不足.地方公共服务的提供还需要有一个多级政府的合理责任分配,上级政府的配套政策还需要进一步落实.文章通过对比多个地区的五保供养政策说明,政策执行效果与地方财政实力和省级转移力度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