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3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63篇
管理学   146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8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66篇
丛书文集   742篇
理论方法论   149篇
综合类   2489篇
社会学   148篇
统计学   15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304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61.
扶贫类非公募基金会是我国扶贫帮困领域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社会力量。从扶贫类非公募基金会的活动模式看可以归纳出:独立开展活动模式、与政府合作模式、与基金会合作模式与志愿者合作模式,以及与企业合作模式等主要活动模式。扶贫类非公募基金会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呈现出资助项目多元化、同经济发展正相关、管理理念的先进性及捐赠视角的独特性等特征。此类社会组织尚处于起步阶段,组织和管理模式中还存在立法尚未体系化、监督与评估运作不灵、专业人员紧缺、活动领域难扩围等不足,需要构建相关法律、完善监督管理、引进培养专业人才、创新扶贫项目,以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2.
19世纪末以来中国中产阶层的消费文化变迁与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郁方 《学术研究》2005,(7):13-19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中产阶层的成长壮大与现代化的发展共同演进,并由此形成现代社会相对稳定的三级社会阶层构架,这已经成为世界现代化过程中的共同现象。中产阶层在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稳定因素的同时,也担当着形成社会消费动力与消费文化的主流角色。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推进,中产群体正在中国社会浮现。同时,在市场化的取向中,消费社会的特征与消费主义文化影响在中国也越来越明显。把握当代中国的演进及基于经济、社会分层、文化的综合考虑,从百年历史跨度考察中国中产阶层以及他们的消费文化特征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3.
方广锠 《文史哲》2007,(3):68-74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时间有不同说法。汉文写本大藏经的分期,前此分为四个阶段,今为六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基本情况,目前国内外写本大藏经研究提出一些新问题及疑难点,“写本的唯一性与流变性”、“传本与传本系统”及“以目录鉴别写本藏经”等观点是可以认同的。  相似文献   
164.
在分析城市交通中交通公平与交通生态性的内涵特征的基础上,从城市交通政策、交通规划、工程设计与交通组织管理四个层面,探讨了城市交通的伦理内涵。指出城市交通系统运营除了要遵守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规范,更应兼顾出行效率、交通公平与生态性,从而使城市交通符合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16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来自于农民非农化的需求,来自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拉力,也来自于农业产业化的驱动。然而这些力量发挥的基础在于农民对土地的支配权利。目前“集体所有、农户经营”的土地制度,由于农民土地产权不完整,不仅使得农村土地难以流转从而限制了农业资源的有效配置,也阻碍了现代农业制度的建立和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文章认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改革方向是废除目前的集体所有形式,还权利于农民,这是符合农民需要、收益最显著而成本相对最小的制度变革途径,是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基础。  相似文献   
166.
先秦儒家继承了中国上古时代"民为邦本"的思想,并且将其发扬光大。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家民本思想在政治法律思想中既有延续,又存在制度中的缺失。儒家民本思想包括:一、"民"是一个政权的合法性的唯一依据和基础;二、教育是使"民"转化为"仁"的必由之路,其中"仁"又是一个社会达到和谐、自制的保证;三、儒家民本思想贯穿两千年的中国封建政治,使得中国的君主专制得以缓解。儒家民本思想是儒家"仁政"理想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7.
以我国西部散杂区苗族内部两个族群的互动关系为视角,从文化变迁角度进行田野观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族群是在民族其下可再细分的文化变量;族群研究有学院派与田野派之分,二派之间通过采取不同的研究思路,意在更清晰地解读国内人类学学术研究范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8.
周江涛  董芳 《西北人口》2008,29(6):21-23,28
人口性别比协调是一重要的社会"稳定器"和"平衡未",而出生性别比是人口性别比的先导.广东省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所面临的不和谐人口要素之一便是出生性别比偏高.通过从孩次、城乡、区域以及人口流迁等方面进行剖析,广东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在上述几个方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衡.通过"利离"发现,广东省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总体偏高主要还是由于粤北和粤西等不发达地区农村户籍育龄妇女的超高出生性别比拉动所致,主要应从现念、领导、管理和法制等面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9.
司马光的城市文学书写,开辟了城市文学的一个新方向、新思路,即不再是对于城市的排斥、贬低,不再是将城市视为与田园相对立的、与理想相排斥的空间,而是从积极、肯定和赞赏的眼光去书写城市.司马光的城市文学叙事,十分自觉地、有选择地接受着洛阳城市文化的影响,感受着洛阳城市文化的特定的历史文化氛围,同时,他的文化活动与文学创作,也在自觉与非自觉地参与了洛阳城市文化的创造与城市意象的建构.司马光在洛阳建构起自己独乐、隐逸的都市家园与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70.
改革开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吸收和利用外资是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为适应经济全球背景下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需要,解决外商在我国投资地域结构不平衡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应配合国家新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吸收外资的水平,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改善外商投资的地域结构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