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34篇
民族学   13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83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814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和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开始对农民问题进行了探索与思考,从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农民思想。他的农民思想虽然包括一些错误的观点,对农民运动起了阻碍作用,对国民革命的失败产生了影响,但是也包含有许多先见性的思想,如分析了农民的阶级性、对革命的态度,提出了农民政策,为当时农民问题的解决作出了一定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2.
在项目投资面临运营滞后以及债务融资约束的情形下,基于实物期权框架构建了企业家签订信用担保互换契约的两阶段投资决策模型。运用动态规划以及均衡定价方法,给出了企业家股权及期权价值的显示表达,得到了两个阶段担保成本满足的代数方程,并进一步分析了运营滞后和信用担保下企业家的最优投资决策问题。数值结果表明:外部运营时滞会提高杠杆率,导致企业家提前投资,同时会提高企业家第一阶段债务融资的担保成本,但会降低第二阶段债务融资的担保成本;随第一阶段投资额度逐渐增大,企业家的最优投资水平呈U型变化,第一阶段债务融资时的担保成本单调递减,而第二段债务融资时的担保成本呈现倒U型;企业家两个阶段的融资缺口对项目最优投资水平、最优破产水平以及担保成本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3.
在阐述外语教学中引进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指出语言结构文化、背景知识文化和与交际有关的文化应是外语教师重点导入内容。按话语场组织教学,不仅可以解决文化因素导入的选择,也可以解决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的问题,文化差异教学的目的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4.
生态竞争排斥法则本是生态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我们尽管不能机械地将其套用于当前我国高校的生存、竞争、经营和管理,但它于此却启示多多,善于借鉴和运用之,定能营造出和谐的高校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25.
本文就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提出我国应该对该协议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利用协议中的有关条款并参考其他国家的成熟做法,在适当的时机签署WTO《政府采购协议》。  相似文献   
26.
构建完善的高校贫困生关怀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生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点攻关工作,是一个系统而细致的爱心工程.策略上要采取高度重视,重点攻关,畅通绿色通道,严把学杂费缓交关;建立贫困生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等.具体实施当中,要从多方面、多渠道地给予贫困生润如春风的人性关怀,构建完善的高校贫困生关怀体系,营造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27.
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质就是要协调城市与乡村的各类要素资源,打破城、镇、乡、村的脱节和工业与农业发展不平衡的格局,实现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以群众利益最大化为宗旨、以市场化为动力、以政策为保障的城乡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8.
"言意之辨"是中国古典哲学、诗学中一个聚讼纷纭的根本性问题,不过,通过对儒道佛三家和朱光潜、钱钟书等现代诗学大家的语言观的考察,我们还是能够从中梳理出一条从古典诗学语言工具论向现代诗学语言本体论转变的线索.自20世纪出现"语言学转向"以来,朱光潜、钱钟书等学贯中西的诗学大家对脱胎于儒道佛三家的古典诗学语言工具论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他们或从情思与语言的一致性入手,或从区别哲学意义与艺术意义的言意关系入手,来论证艺术语言的本体论地位.  相似文献   
29.
彝族火把节的"文本"重构与文化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其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随着时代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而表现出地域性、时代性、变异性等特征.在社会变迁的历程中,彝族火把节形成了两个内涵与意义各不相同的节日"文本":在乡间,有一个表征彝族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原生性"文本";随着现代旅游文化向民族地区的挺进,这一"文本"由当地政府"搬演"到城市中,重构出一个新的火把节"文本".这一新"文本"的构建既深刻地表征着文化客体(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的"中心化漂移",又表征着文化主体(彝族社会)的文化自觉,因而火把节成为了一个极富包容性的符号象征体系.  相似文献   
30.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数据,分析了经济状况和社会保障对居民养老意愿的影响及城乡差异.研究发现:我国居民养老意愿以自助型及半自助型为主,家庭型次之,社会型最低,农村居民更倾向于家庭型模式;多项Logistic模型的结果显示,经济状况和社会保障因素对居民养老意愿均有显著影响,经济状况和社会保障越好,居民家庭型养老的意愿显著性越低,社会型养老的意愿相对地较高,并且,经济状况和社会保障对城镇居民养老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对农村居民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