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0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95篇
管理学   22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4篇
人口学   100篇
丛书文集   741篇
理论方法论   287篇
综合类   5804篇
社会学   33篇
统计学   5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306篇
  2013年   381篇
  2012年   454篇
  2011年   533篇
  2010年   501篇
  2009年   482篇
  2008年   596篇
  2007年   561篇
  2006年   569篇
  2005年   499篇
  2004年   367篇
  2003年   301篇
  2002年   309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21.
梳理炎黄文化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对于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不无裨益。结合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从农业、冶铜、玉器、祭祀、文字、筑城及聚落等方面综合考察。研究认为,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是中国的炎黄时代,是炎黄文化的滥觞期,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期;炎黄时代已经有了铜的冶炼和使用,龙山文化时期中国已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玉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十分特殊和重要的意义,玉器是决不亚于青铜器的礼器;石峁遗址和陶寺遗址虽然出土了少量铜器,但远不及玉器突出,说明直到铜石并用时代,玉器仍是主要的礼器,是炎黄时代的鲜明标识,也是中国早期文明的重要表征;刻划在龟甲、骨片和陶器上的符号,是中国文字的来源之一;文献记载炎帝神农氏培育粟谷,制作耒耜,耕而作陶,发明医药,考古发现证明,中国是稻作农业和粟作农业的发源地,炎黄时代是中国耜耕农业的起源和初步发展时期,随着农业的长足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财富的逐渐累积,大型聚落越来越多;作为大型聚落的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文化中心,城邑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标志之一,中国发现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址已近百座;炎黄时代是中国冶铜、文字、城邦乃至国家的滥觞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初创期,炎黄二帝是开创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  相似文献   
922.
近些年有关重新包装产品平行进口的司法案件层出不穷,随着我国在新发展格局下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重新包装产品平行进口的合法性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我国应当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借鉴欧盟相对成熟的立法和判例实践,特别是欧盟判例法中BMS规则,明确规定适用商标权国际用尽原则,并规定例外的情形,即原则上支持重新包装产品的平行进口,但对于产生“混淆可能性”、商品品质发生变化,或者造成商标权人声誉减损的重新包装产品,商标权人有权阻止该产品的平行进口。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需要辅之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视角,考察该平行进口是否会引起消费者的误认误购、损害国内经营者的市场信誉等不正当竞争情形。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立法则应补充相关规则,并规定海关尽可能采取依申请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923.
隐喻指称是一种特殊的指称照应方式。以汉语中的隐喻指称为例,对隐喻指称的分类、构式和语用功能进行了探讨。研究显示:作为喻体的指称形式既可用于回指,也可用于下指;根据喻体和本体的相似程度,隐喻指称又可分为常规隐喻指称和新鲜隐喻指称,前者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后者。隐喻指称的主要构式有P+NP、NP+NP、S(s)+NP、NP+P和NP+S(s),其核心功能是表达生动精炼,也具有增补信息、评价和委婉功能。  相似文献   
924.
“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成果,它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构起联结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理论通路。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演进历程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自觉、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出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题中要义,亦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先决条件,创造性地回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之问与实践之需。新时代新征程上,“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论域日益敞开,应秉持“三种精神”,为“两个结合”加注活力与生力,使其持续嬗迭意涵,扩充义理,释放效能,并在此视域下求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未来进路。  相似文献   
925.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的表现形式,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NVivo软件对语文常态课和优质课进行对比分析,将教师和学生两个课堂活动主体,分别从教师语言行为、教师活动行为、学生响应行为、师生共同行为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教师提问要有价值、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建立互动评价反馈机制、改善课堂教学氛围等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926.
对于同一世辈依其出生次序用数目字加以标示或称呼,这种现象早就存在.但直到唐代,以行第相称才成为流行风气,这可能与唐代嫡庶观念淡化而宗族观念增强的社会变化存在内在关联.但需要注意,行第不等于名字,唐代真正以数目字为名者为数尚少.从宋代到元代,以行第相称的风气逐渐消退,但随着宗族意识和宗族组织的进一步扩展,行第所用数字较唐代却明显增大,同时以数目字为名也变得日益普遍.明朝建立后,或许受到清除"胡俗"政策的影响,数目字人名明显减少.自明代以迄现在,数目字人名仍然一直存在,但已经不能视为一种流行习俗了.  相似文献   
927.
Human self-development is a kind of development form which fully reflects the initiative of human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lf-consciousness, individuality and sustainabilit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human self-development, self-development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focus on stimulating students' self-development consciousness, cultivating students' self-development abilities such as self-awareness, self-design, self-learning and self-management, and gradually embarking on the road of self-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928.
在全面推进"四史"学习教育之际,秉持现象学"回到事物本身"的思维态度,有必要运用其"意向反思"方法对高校德育进行全方位的教育现象学反思.反思结果表明:我国高校德育存在三方面的"倾向性",即德育理念的理性主义和工具主义倾向;德育实践的认知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德育话语的权威主义和思辨主义倾向.为此,必须要着力推进高校德育"回到生命本身""回归生活本身""落到教育情境中去".唯有如此,高校德育才能找回"初心",更好地发挥其"立德树人"的作用.这既是教育现象学对高校德育改革的基本启示,更是遵照"四史"学习教育活动基本精神,促进高校德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29.
“新工科”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工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对问卷、访谈数据进行统计与差异性分析,考察T大学不同年级、性别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以及在不同维度上的相关性表现与差异情况,就提升工科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得出如下认识: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学质量;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在学习适应性方面进行调整;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朋辈教育优势;教育管理部门改进教育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30.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和当今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需求现状的分析,提出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的途径之一是增设特殊用途英语课程。特殊英语课程建设在于提高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和某一特定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素养,建立四有教学团队,制定四维的教学目标和展开突出四性的教材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