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3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70篇
管理学   182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3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73篇
丛书文集   680篇
理论方法论   146篇
综合类   2979篇
社会学   144篇
统计学   13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352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苗族刺绣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但由于受传承方式等的影响,苗绣有濒临失传危机。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强化苗绣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滑坡的定义和滑坡的分类,研究了滑坡的形成条件,讨论了滑坡所造成的危害,为滑坡治理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按照主观违法论而加以建构的传统犯罪构成理论有别于按客观违法论建构的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两者有着不同的研究进路和研究方法。主观违法论强调有责之违法,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客观的危害行为、刑事责任能力都是违法的构成要素,这种因人而异的违法观不能很好地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根据。从主观违法论立场出发,我们不可能从构成要件其中一个方面单独地判断违法性是否存在,传统犯罪构成理论将犯罪构成要件定位于反映行为社会危害性的事实特征,因此,犯罪构成只反映定罪结论,不反映定罪过程。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连云港优先发展战略”的意义,认为该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是对江苏既往发展方式深刻反思后的选择,是实现江苏区域共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连云港未来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进而提出了“连云港优先发展战略”的“扩大开放、港口带动、新型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联动开发”5大基本构架。  相似文献   
15.
名词性复合词的意义建构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非常复杂的过程。传统语法把这一意义建构过程简单化,认为名词性复合词的意义等于各组成部分名词的意义总和。转换生成语言学家 意义特征理论学家也都提出了各自的理论解释,但都有很大的缺陷。概念合成语言学理论对名词性复合词的意义建构做出了比较完整的理论解释,但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局部Haar条件下变形的非线性L逼近,得到了包括交错定理在内的特征定理、唯一性和强唯一性定理。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变质量系统的相对论性万有D’Alembert原理,构造了相对论性广义动能函数,建立了变质量任意阶非线性非完整系统在准坐标下和广义坐标下的相对论性广义Mar-Millan型方程,并得到厂相应的型方程  相似文献   
18.
秦汉数百年间,西南地区步入自身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西南地区的外来移民具有鲜明的迁徙特点,他们在促使当地人口增长、支持郡县设置、引进先进技术、传播封建文化、推动边疆开发和疆域形成以及稳定当地局势等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胡正武新著《训诂阐微集》在训诂方面所展现的,具有理论与实证相得益彰,语言与文化水乳交融,语料丰富内容广博等特点,这是与其深厚扎实的学术功底,别具一格的研究方法相为表里的。胡君甘于寂寞的治学态度,该书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在当今急功近利、充满躁动的商品经济社会里,尤其显示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的科学判断和理性抉择。要从社会有机体的理论视角阐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建设;要不断认识和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为科学的理论指导,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