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1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8篇 |
民族学 | 31篇 |
人口学 | 15篇 |
丛书文集 | 223篇 |
理论方法论 | 46篇 |
综合类 | 502篇 |
社会学 | 24篇 |
统计学 | 2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64篇 |
2010年 | 68篇 |
2009年 | 76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62篇 |
2006年 | 80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7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现实生活中许多现象令人眼花瞭乱,以致于因果难分,本末倒置.在经济领域里,实物与货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什么样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应该如何分工?在全球化的经济下面,能否跳出狭隘的国家和地区利益,建立起平等公正的经济秩序,并且由超越国家利益的世界组织出面协调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要解决这些问题,经济学研究必须抓住本原的经济问题,在已经错乱的经济基本关系上辨明明非,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政治文化的差异之一是政治合法性思维特点不同。西方以思辨理性为主,中国则表现为浓重的信仰理性。中国上古三代时期的政治合法性思维具有鲜明的原始宗教信仰因素,春秋战国时期提升了其中的理性认识,至西汉时代则达成了政治信仰与政治理性的高度融合,从而形成了中国化信仰理性的政治合法性思维特点,以及相关的恩宠政治文化性格。恩宠政治文化性格主要表现为,浓重的政治信仰促成了强势的政治权力崇拜;人们的最佳生涯规划是介入体制,获得君权恩宠,分享权力与利益;以及在社会层面的政治情感、心态等深层结构中,形成了遍在的"造神"情结。这些特点的影响在当代中国仍然存在,需要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3.
伴随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城市零售业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城市零售体系的空间集聚与分化趋势和业态结构的多样化与多层次性现象日益明显;新旧零售业态的激烈竞争,加剧了社会商业资源浪费和商业空间布局的结构性失衡,引发空间外部性负面效应,给城市管理带来新的问题;需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科学规划和规制来实现城市零售业空间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4.
乔戈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8(3)
现实性范式是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之争的关键.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将现实性与普通经验世界的定在相区别,从而提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哲学的现实性概念.其内涵是,以实体的抽象形式去先行规定现实世界的丰富内容,并由此演绎出以国家的普遍目的去预设市民社会本质的先验法哲学.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因为颠倒了本质领域与现实性领域的真正关系,而他辩证法的交互-中介特性却又无法调和两极间的根本对立,这就造成了黑格尔现实性概念的本质缺陷.恩格斯虽然把握了黑格尔现实性是一个辩证运动的过程,但他却把黑格尔的辩证法错误理解为某类线性知识发展观和自然科学式的渐进真理.实际上,黑格尔提出了一种不同于自近代笛卡尔以来的自然科学和几何学式线性认知论的真理观--圆圈式的认识论.真理的理念作为一个在历史中让精神不断自我显现的过程,构成了历史与认识之间的螺旋上升和循环.黑格尔的本体论虽然加入辩证法的否定性因素,但是其内涵依然是本质决定论,但他的知识论却以反向运动的过程来揭示本体论的能动性,正是通过这样一种结合了自己本体论与知识论正反运动的双向进程,黑格尔已经不再是马克思所批判的那种意义上的实体决定论.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与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戈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1):20-25
历史传记的最高境界是审美境界。历史传记的审美化包括这样两个特点:第一 ,它对历史人物的态度是理解性的,而非褒贬性的;第二,它对历史人物的判断是欣赏性的,而非评论性的。历史认识的审美取向不是某一种特殊的或特定的视角,而是一种普遍的或超越的视角。它的基本原则是凡历史都是美的。审美判断是最具个性化的判断形式。而历史评价的审美判断就意味着它要求在评价历史时,必须尽最大可能地承认和肯定每一个人对历史所独有的评价原则和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场“镇压反革命”运动声势浩大地兴起.按照毛泽东的部署,这场运动还进行了大张旗鼓的社会动员.“控诉会”作为发动民众参与“镇反”的一种有效形式,并非“双十指示”之后立即被广泛采用,而是1951年3月后,在毛泽东的亲自推动下,才在全国大规模地推行.与土改中的“诉苦”类似,在控诉会前,基层政权对苦主的遴选、程序的设置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这些都体现出了深刻的权力制作痕迹.因此,发动民众参与“镇反”实质上是促使民众参与基层政治,在这个基础上,国家也顺利地实现了政权更迭后的权威塑造. 相似文献
17.
作为神魔小说的典型代表,《西游记》中多次出现龙王的形象,龙王形象从取经前第一次出场到取经归来,贯穿于整个取经故事,成为《西游记》中着墨最多的配角。龙王形象之所以能深得作者青睐,既受普遍流行的民间信仰的影响,也是作者迎合大众审美趣味的有意之举。 相似文献
18.
目前沪上临时礼拜点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表明了流动穆斯林群体构成的民族性和职业的相对单一性;而相关设施的简陋和局促,暴露出相应的弊端和隐患。至于缺乏政府认可的特点,又随时令这些临时礼拜点面临遭到取缔的可能性。近年来上海市伊斯兰教发展的轨迹和变化主要有重心转移、反客为主、外宾渐增、社群之别、遍地开花等情况。而由西北各省来沪的流动穆斯林融入都市主流社会后,在文化适应、城市管理、子女教育、宗教信仰、社会维稳等层面上的隐患有待消弭。了解都市伊斯兰教文化在嬗变过程中衍生的社会现象,以及探索在管理实践中妥善地处理好问题,能更好地促进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维护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20.
14至18世纪西非经历了帝国的瓦解,国家和社会重新整合的历史过程。在行政机构、经济运作方式、宗教、文化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中央集权化趋势成为国家政治发展方面的主流,经济、贸易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与此相对应,伊斯兰教和当地传统宗教文化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伊斯兰教的发展对西非日后的历史进程影响更加深远。在没有官方支持的情况下,伊斯兰教注重向民间社会的渗透,教团组织开始普及,并在随后与苏菲主义合流,形成了苏菲主义教团,建立起了自己的社会、经济基础,当地伊斯兰文化得到了整理和发展,教士们提出了针对社会问题的改革主张,并在上几内亚地区付诸行动,从理论和实践上为未来的西非历史进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