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7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3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54篇
丛书文集   332篇
理论方法论   74篇
综合类   653篇
社会学   100篇
统计学   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之所谓周作人的"苦质情结",是指他往往偏于从悲苦、绝望一面去体悟人生、解释世界的一种气质特征.文章提出,周作人这一气质特征之形成,与佛学苦谛所体现的生命本体观存在着深刻的渊源关系.在这一总命题下,文章分别论述了周作人之抗争残虐无道与"佛性说"、历史循环观念与"业力轮回说"、挑战虚空与佛学坚苦卓绝的愍世情怀间的内在因缘,从而具体析离出周作人苦质情结中的佛学底蕴.  相似文献   
992.
儿童依恋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儿童依恋产生发展的理论派别主要有精神分析学派、习性学、社会生物学的“亲情投资理论”等。它们从儿童依恋的本质、依恋产生的根源及其影响因素、依恋发展的机制与基本进程等方面作了较完整、系统、科学的论证。但都带有强烈的生物决定论的倾向,过分注重依恋形成和发展的生物基础和进化根源。  相似文献   
993.
在我国资本市场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创新信息披露已成为缓解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的重要途径。基于这一背景,文章选取2015—2019年创业板470家上市公司的数据,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探讨了创新信息披露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融资约束的中介传导作用。结果发现,创新信息披露对企业创新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融资约束在这一影响关系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传导作用,高水平的创新信息披露能够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而通过发挥资本对创新的支持作用促进企业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中介机制在创新优势信息中成立,而在创新风险信息中不成立;针对实质性创新成立,而针对策略性创新不成立。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4.
关于大型社会项目管理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应用物理-事理-人理系统观点,结合作者参与的世界银行对中国实施支持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建设“职业培训与劳动力市场建设”项目之子项目“中国劳动力市场监测、评估与经验传播”项目的部分监测、评估分析策略方案设计工作,借鉴美国、世界银行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监测、评价管理大型社会项目经验方法,探讨如何在我国进行有效管理评价大型社会项目。  相似文献   
995.
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储备创新人才、实施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分析了传统理工科物理教育方式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结合长期的理工科物理教学经验,在上海理工大学进行了以理工科物理教育为基础的实践教学改革。通过物理课外创新制作、物理科研实践计划、物理学术竞赛活动等系列物理实践平台的创建和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了具有理工科特色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996.
培育和提升大学生法治观念是我国构建法治社会的重要方面."微时代"背景为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养成提供了新的途径,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从调研数据来看,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课等网络交流微平台并非"洪水猛兽";如果加以良性引导,"微时代"背景可有效促进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养成.我国应当创新高校法治课程的教育模式,探索"互联网+法治教育"的新兴模式,实现由"粗放普法"向"精准普法"的深度转变.  相似文献   
997.
参照普洛普对俄国民间故事的研究方法,本文对典型人物报道的故事情节进行了分离归类.14种不同的叙事功能组成了典型人物报道稳定的内在叙事模式,各类故事情节都是其叙事功能的衍生和组合.典型人物报道的叙事模式复现了中国古代英雄叙事结构原型,为实现传播者对受众的思想召唤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8.
关于建立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淮安市供水行业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解决该市供水安全保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一个以"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为核心的行业发展机制。并就机制构架的建立、措施的落实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99.
伴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儿童逐渐远离自然环境,集中表现在儿童的活动与学习空间从田野自然转向人工化的室内游乐场。自然环境充满丰富而新奇的自然元素,并为儿童提供多元的感官体验和冒险的机会,因而儿童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具有创造性,能够促进儿童认知、情感和品格的正向发展。儿童长期频繁地与自然接触,有利于其身体、心理和精神的全面发展。面对儿童与自然疏离的现状,研究者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改造学校和社区的物理环境,创建自然化的儿童游戏场所,也可以采取形式丰富的基于自然的教育,使儿童重新回归自然。儿童通过重新回到自然环境中活动与学习,可增进与自然的连结,进而降低问题行为发生的比例,并增进环保等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000.
Wen M  Gu D 《Demography》2011,48(1):153-181
Using a large,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longitudinal sample of Chinese aged 65 and older,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childhood, adult, and community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on mortality and several major health outcomes. The role of social mobility is also tested. We find that childhood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exert long-term effects on functional limitations, cognitive impairment, self-rated health, and mortality independent of adult and community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Achieved conditions matter for most outcomes as well, considering that adult and community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have additional impacts on health among Chinese elders. The majority of the effects of childhood conditions are not mediated by adult and community conditions.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social mobility and health in later life are linked in complex ways and that psychosocial factors have marginal explanatory power for the effects of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Overall, this study provides new longitudinal evidence from China to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health and mortality at older ages are influenced by long-term and dynamic processes structured by the social stratification system. We discuss our findings in the context of the life course and ecological perspective, emphasizing that human development is influenced by a nexus of social experiences that impact individuals throughout li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