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9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6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9篇
人口学   35篇
丛书文集   303篇
理论方法论   112篇
综合类   1320篇
社会学   51篇
统计学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巴塔耶一直试图从自己的普遍经济学的理论出发,建构出一套世界的普遍历史.本文首先对巴塔耶普遍经济学的含义和法则进行了解读,然后对其在此背景下所描述的各种社会形态进行了分析,从而概括了他所建立的普遍历史的形态.  相似文献   
102.
独孤及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他的散文在当时享有盛名,诗歌并没有引起人们广泛地关注;但在后世评论家的眼中,独孤及的诗歌仍有可取之处,特别是其诗歌中的散文化倾向,可以看作是从杜甫到韩愈之间的一个过渡,他对于推动诗歌革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众所周知,宪法对中国而言是不折不扣的舶来品。从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到1946年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华民国宪法》,几十年间,宪法随着政府的更迭在中国大地上如走马灯般变换。这些宪法都或多或少地结合了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同时,宪法的交替也反映了宪政在中国发展的某种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04.
德国退出核能利用的法律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回顾了起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全球反核运动,从而阐明了德国退出核能的历史渊源。进而简要介绍了核能在德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与核能利用的现状。通过分析德国政府与核电企业签署的《关于逐步退出核能利用的协议》以及2002年的《原子能法修订法》的相关条款,特别是结合了RWE公司转让发电量一案,理清了德国退出核能的立法脉络与框架。最后,文章还对德国退出核能利用的最新进展作出了述评。  相似文献   
105.
“人性”新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性问题的提出乃源自人“形而上”的思维倾向,人性是什么?人性如何?古今中外人们对此作了不同的定义和界说:中西人性论有着各自的路径、内容以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中国当前则有“社会属性说”、“两性说”、“共同本性说”三种主要的人性论。总结中西人性探究的理论得失.可知合理之人性探究应遵循的若干基本规则或前提。而人性的新的理论界说可以为:追求生存优越。  相似文献   
106.
本文从财务角度,运用财务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负债经营进行一定的理性思考,目的在于让负债企业能充分认识负债经营的正负效应、适度举债、审慎经营。并充分把握企业所具有的偿债能力,以防止和减少由于负债经营给企业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107.
康德的理想主义情怀在他第一篇历史哲学论文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基于自然目的论原理 ,在理性精神的审察下 ,他把人类的目光引向那普遍法治———永久和平———的未来。这是康德深思熟虑的结果 ,论文也因而成为其继续探讨历史—政治哲学问题的纲领性表达。  相似文献   
108.
介绍了关贸总协定及其与知识产权之间的关系,讨论了现行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中的弊端,提出了加强管理模式的几条措施,  相似文献   
109.
在苗族作家沈从文的小说叙事中 ,作者对话语权利的争取是其最明确的特征。其叙事视角的选择与转换调整 ,都是为了确定自己在小说叙事中存在的地位 ,确定自己在叙事中的话语权利。这一切与苗族文化口传心授的传承机制有着相同的文化心理动因和外在表现形态。沈从文对苗文化的认同 ,对苗族人文价值观念的认同 ,导致了他小说创作中相同于苗文化传承的叙事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0.
鲁迅与克尔凯郭尔都是人类文明的警示者和沉睡国民的唤醒者,在他们的思想构图中,群体永远都处在与个体的对立性并置模式中,他们都把批判的锋芒对准无所不在的群体.鲁迅文学世界中的群体形象以及他对群体的深度开掘与克尔凯郭尔的"个-群"对立模式有许多相通之处.本文只拈出"看客"和"无主名"在鲁迅与克尔凯郭尔之间展开比较阐发研究,力图彰显鲁迅群体观的哲学、心理学深度和普世性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