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98篇 |
免费 | 326篇 |
国内免费 | 10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68篇 |
劳动科学 | 11篇 |
民族学 | 153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177篇 |
丛书文集 | 1543篇 |
理论方法论 | 441篇 |
综合类 | 5623篇 |
社会学 | 313篇 |
统计学 | 5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153篇 |
2021年 | 175篇 |
2020年 | 155篇 |
2019年 | 117篇 |
2018年 | 115篇 |
2017年 | 200篇 |
2016年 | 178篇 |
2015年 | 298篇 |
2014年 | 370篇 |
2013年 | 470篇 |
2012年 | 428篇 |
2011年 | 598篇 |
2010年 | 617篇 |
2009年 | 628篇 |
2008年 | 585篇 |
2007年 | 627篇 |
2006年 | 610篇 |
2005年 | 540篇 |
2004年 | 361篇 |
2003年 | 377篇 |
2002年 | 451篇 |
2001年 | 389篇 |
2000年 | 231篇 |
1999年 | 102篇 |
1998年 | 67篇 |
1997年 | 52篇 |
1996年 | 54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81.
Drawing on the complementary assets framework,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innovation‐focused complementary assets (CA‐I)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data‐driven supply chain orientation (DDSCO) and firm financial performance. To test the moderating effect, survey data gathered from 329 manufacturing firms in China were analysed using a moderated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DSCO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that capabilities for product and process innovation function as complementary assets moderating the DDSCO–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novation‐focused complementary assets are performance differentiators when paired with a DDSCO and explain why some firms obtain financial benefits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a DDSCO while others do not. Specifically, competitive advantage from a DDSCO may not be realized unless CA‐I and potentially other complementary assets are harnessed, thus providing useful practical guidance to managers. Hence, the study provides empirical support for the complementary assets framework. 相似文献
82.
83.
84.
于发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2):79-83
调查与测试显示中学德育教师整体素质较高,但师德有衰微趋向;德育教学任务能基本完成,但教育效果不佳;德育教师的政治地位和待遇与其他教师持平,与其他行业相比处于中等水平.改进中学德育工作,应深化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改革;加强中学德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强化措施,塑造德育教师的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85.
唐昱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18-120
校园流行语产生于大学校园这一特定语言社团,其使用频率较高。本文按照内容给校园流行语进行了分类,并讨论了其产生的原因:它是社会快速发展和变化对校园生活的影响,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求新求异求简的心理状态,还体现了语言自身变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6.
人类精神的发展总是因民族、国家和地域差异,而表现出强韧的稳定性和文化多元性.浙江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社会文化造就了浙江人民兼容并蓄、励志图强的生活气度,砥砺了浙江人民厚德崇文、创业创新的精神品格.浙商精神既传承与沿袭了优秀传统基因,又随着时代的发展历久弥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本文用史、论、实结合的方法从浙商精神历史文化基因、浙江精神的时代展现、当代浙商精神的现实内容以及浙商精神与浙江文化、浙江精神的内在统一性角度,从整体上揭示了浙商精神的时代特征、科学内涵和演进线索,展望了浙商精神在浙江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中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87.
重新重工业化不等于粗放增长和走旧型工业化道路——对吴敬琏研究员相关论述的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夫曼定理是已被历史证明的工业化发展的客观规律。重工业并不必然是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产业。重工业的发展并不必然是粗放增长、外廷扩大,也不就是坚持走已经过时的旧型工业化道路。中国重新重工业化绕不开,也跨不过。反对重新重工业化,只会延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现在还不可能以服务业为主导,而且发展重工业并不排斥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从总体和长期来看,重新开始重工业化有利于就业问题的解决。中国的比较优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具备了发展重工业的资本条件。重新重工业化,主要不是政府调节的产物,而是市场调节的结果。现在如果不再次大力发展重工业,到2020年就不可能完成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任务。 相似文献
88.
于秀华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2):131-133
人文精神就是人应当如何活着、社会应当如何组织和发展的自觉意识,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精神,是人与人类社会最本质的属性。当代社会的一切危机、大学生中种种不良表现,无不根源于人文精神的匮乏。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要高度重视人文教育,把人文精神作为学校的灵魂,贯穿到教育和教学实践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9.
文学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典范形式,具有滋润人的情感,拓展人的想象,陶冶人的情操等重要功能,从而使人的精神得到解放。而日常生活用品主要以实用功利来满足人的物质享受,要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美感享受,就必须通过艺术美的创造和鉴赏,促进人的精神自由展开才能实现。因此,文艺学、美学无论是为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还是日常生活的美化,都必须以坚守基本的研究对象为前提,通过对艺术美的深刻体验和理解,更好地去感受日常生活的美,同时关注日用产品更好地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设计、制造及使用。文艺学、美学就是在这样一种矛盾运动所产生的张力的推动下不断前行的。 相似文献
90.
Judith Christine Streak Derek Yu Servaas Van der Berg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09,94(2):183-201
This paper offers evidence on the sensitivity of child poverty in South Africa to changes in the adult equivalence scale (AES)
and updates the child poverty profile based on the Income and Expenditure Survey 2005/06. Setting the poverty line at the
40th percentile of households calculated with different AESs the scope and composition of child poverty are found to be relatively
insensitive to the scale used. The rankings of children of different ages, girls versus boys, racial groupings and children
living in rural versus urban areas are unaffected by choice of AES, although some provincial rankings on the poverty headcount
measure are. The proportions of children and households ‘correctly’ identified as poor for the full range of scales is extremely high.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argument that it may be appropriate for profiling poverty in South Africa to use a poverty line
based on a per capita welfare measur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ld poverty profile, per capita income is used as the
welfare indicator with the poverty line set at the 40th percentile of household. The profile suggests that poverty amongst
children is more extensive than amongst the population or adults even after the massive injection of transfers into households
with poor children through the child support grant. The child poverty headcount, depth and severity are all highest amongst
children age 0–4 and lowest amongst those aged 15–17, who are not yet beneficiaries of the grants. They are also highest amongst
African and Coloured children. Large variations across provinces remain. The analysis underlines the importance of prioritising
children in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 particularly in their earliest year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