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1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192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155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38篇
丛书文集   898篇
理论方法论   148篇
综合类   1645篇
社会学   133篇
统计学   2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1.
考察当代东盟与中国的关系,应在东盟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特点的大背景下进行。现阶段中国-东盟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东盟作为一个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组织,其对华政策的基本定位、核心内容、重要目的表明,东盟对华关系实际上存在着一个整体(东盟)、两大板块(半岛和海岛)和十个国家三个局面。近期和从更长时期看影响中国-东盟关系的主要是东盟与中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东盟自身的一体化进程和对华政策;东盟与美、日、印等国关系的发展及“大国平衡”战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312.
贺祥林  姚芳 《东岳论丛》2007,28(3):115-120
围绕寻求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应当确认,中国古代和合哲学不仅仅只是强调和谐,而是以矛盾为前提与差异相结合的,当今有必要对马克思特别是毛泽东关于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理论作些正本清源式的疏理,进而对其内涵作出拓新,确认它们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切近的理论基础之一,阐发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13.
比例原则作为行政法中的"帝王条款",已在国外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获得普遍重视和不同程度的运用,因而成为其行政法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从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的内涵、比例原则与合理性原则的辨析,以及比例原则的划分方面着手,试图对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法理学分析.  相似文献   
314.
在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的今天,企业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企业不仅仅要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也要承担其社会责任来赢得社会的认可,其中需要对员工负责任是基础,由此出发才能由内而外,赢得更多利益相关群体对企业的信任,这需要企业在企业内部塑造诚信文化,构建制度信任体系,搭建信任平台,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15.
贺严 《文史哲》2007,(4):134-140
沈德潜一生于唐诗用力甚多,唐诗在其诗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沈德潜重视诗歌史的梳理,也特别注重各时代诗歌所具有的"诗教"之用。唐诗是他对诗歌史进行溯源辨流的起点,也是其考察诗道兴衰的关结点。通过对诗歌史源流正变的清理,沈德潜将唐诗在诗歌自然流变史中的地位和其在诗道兴衰史中的地位结合在了一起进行考察。在诗歌的自然流变中,唐诗虽然处于诗歌发展之流,但又是诗歌之盛;在"诗教"传统中,它又传承了诗教之正。因此,在沈德潜的诗学体系中,唐诗获得了崇高的诗史定位。  相似文献   
316.
儒家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充满反抗而又不断调适的艰难曲折的过程。该文侧重讨论儒家的调适。对儒家调适的阶段、动因、方式、方向和前景作了分析。该文以“现代化共识”的形成和“新儒家”的诞生为界,区分了儒家调适的早期和晚期,认为“新儒学”形成以前,儒家的调适以“中体西用”为主要的调适方式。“新儒学”形成以来,儒家的调适以“创造性转化”为主要的调适方式。  相似文献   
317.
何祚庥 《齐鲁学刊》2006,3(1):49-64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科学发展”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大发展,是目前各项工作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其核心首先是尊重和依靠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和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的规律;其具体规律包括:(1)生产力要最大限度地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2)生产力是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3)生产力是不断地趋向社会化而变化发展的;(4)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综合地满足上述生产力发展的四个规律。为此,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新构建历史唯物主义;要实现思维模式从阶级分析到生产力分析的转变;要学会“生产力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318.
韶关地区蝶类调查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近年我们在韶关山区捕获的蝶类162种,分属11科99属,其中有28种为广东省新记录。  相似文献   
319.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危机的出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重新发现城市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该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城市社会的一种全新解读,它主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框架下去考察城市问题,着重分析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生产和集体消费,以及与此相关的城市社会阶级斗争和社会运动,力图揭示城市发展如何连接、反映和调节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以及如何体现出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为丰富和发展城市社会学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320.
农民工的形态演变:基于中国工业化进程长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农业劳动向工业劳动转化过程中的一种劳动者形态。农民工的劳动者形态与工业化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将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农民工演进形态的关系作专题讨论能更好地揭示农民工的劳动性质及其劳动形态的特殊性与多样性。近代中国工业的独特性塑造了中国农民工的近代形态,中国工业的现代化发展赋予了中国农民工的当代形态新内涵,中国工业现代化的长期性导致中国农民工的长期性。与全球化下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相适应,农民工面临着从外延扩大到提升劳动素质的内涵成长为主的模式转变。提升农民工的劳动素质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建立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