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1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101篇
管理学   418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93篇
人口学   109篇
丛书文集   913篇
理论方法论   312篇
综合类   5505篇
社会学   106篇
统计学   17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412篇
  2012年   444篇
  2011年   563篇
  2010年   593篇
  2009年   568篇
  2008年   605篇
  2007年   599篇
  2006年   543篇
  2005年   487篇
  2004年   349篇
  2003年   264篇
  2002年   268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刘沅是清代巴蜀地区的重要学者,毕生致力于构建以易学为核心、 以儒学为本宗、 儒释道相互融通的恢弘学术体系,易学与道教的思想文化会通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刘沅敏锐地洞悉到"穷理尽性"是贯通儒道的基本逻辑,在此基础上,他以《周易》为津梁,通过"先后天之心""取坎填离"和"存心养性""存神养气"两组概念的对比分析,研究儒道之间的互动、融合,推动了易道会通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3.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乡村振兴全国积极推进。作为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育起着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筑牢乡村全面振兴基础的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规划,探讨乡村振兴理论的生成逻辑和发展脉络,并结合北京科技大学脱贫攻坚阶段的教育帮扶实践经验,研究教育在实现乡村振兴总体目标中的现实意义,探究教育对乡村振兴的内在推动力,旨在为新时期高校发挥教育作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通过教育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4.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多主体协同是在共同体框架内进行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共同体形成的关键在于其公共性。结构-文化-行动者的三维分析框架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共同体公共性的生产逻辑提供了解释。基于湖南湘西J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案例研究发现,公权力对私权利的引导、规范纠偏与压制,科层体系下的权力控制以及集体主义优先于个人主义的道德结构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共同体公共性生产的压力来源;农村熟人社会对人情关系、公共空间对话和乡村精英的培育为该共同体公共性的生产提供了弹性空间;而个体行动者公共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的利益选择、参与型的意义建构和服务型的价值认同则促使其自主生产公共性。  相似文献   
95.
刘涛 《牡丹江大学学报》2022,31(2):58-65,96
在共同犯罪中,无论是传统的"整体行为"共同归责,还是区分制的相互·从属性共同归责,亦或是自由律限制因果律意义上的共同归责,均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立足于我国不区分犯罪参与形态的形式单一正犯体系与我国对未成年人的刑事政策,应限缩未成年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归责范围.这既是对单独归责的坚守,也是对未成年人的提前保护,亦是形式单一正犯体系具有功能性价值的佐证.  相似文献   
96.
虚拟集聚是数字经济的产业组织形态,是数字经济下资源重新配置的方式,已经渗入人们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从集聚效应、新动能、新认识、新增长点等维度剖析虚拟集聚的现实基础,研究虚拟集聚对制造业的冲击及其在数字经济下的新应用。研究认为,网络空间的虚拟集聚是以“网”为基础、以“台”为依托、以“云”为支撑、以“端”为条件,虚拟集聚是集聚在数字经济下的演进,是在网络空间的集聚,具有智能物流、交易费用、空间范围、信息匹配、知识溢出、弱化黑洞、资源配置等集聚效应; 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中国制造强国梦形成历史性交汇,促使虚拟集聚应运而生,并且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新动能,能够显著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带动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培育出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顶端; 虚拟集聚下制造业的关键核心是互联,在应用中需要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相辅相成,需要技术的支撑,表现为高度自动化、高度信息化和高度网络化,横向集成、纵向集成与端到端的集成,虚拟集聚的生产要素和生产力都是在虚拟空间体现,将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调、智能化变革;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虚拟集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国际供应链中的虚拟集聚显著增长,跨境电商兴起,外贸行业快速数字化发展,教育行业、学术会议借助网络和软件线上进行,线上办公、云端会展快速流行,网络与快递业、餐饮与外卖业、短视频与直播经济、云医疗与大健康迅猛发展,数字阅读、文娱产业线上流行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元宇宙的虚拟世界也将推动科技发展带来经济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97.
为推动中国与印尼经贸合作,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同印尼发展战略对接,发挥双方经济互补优势,通过文献阅读法和统计分析法梳理了印尼的投资环境、外来投资区位结构,中国对印尼直接投资的区位结构和海外园区分布; 通过回归模型,分析投资环境对中国在印尼直接投资的影响,探索RCEP背景下中国在印尼直接投资面临的潜力和挑战。研究认为,中国在印尼的直接投资面临经济发展水平、投资便利度、政府影响和人力资源等因素共同影响着中国在印尼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 经济发展水平、投资便利度、政府影响、人力资源等投资环境是制约印尼吸引外国投资和发展经济的外在阻碍,行政管理体制是制约印尼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 如何处理好外来产业和本土产业的关系是印尼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研究表明,中国和印尼要充分利用RCEP签署带来的巨大政策红利,利用好两国已有的合作机制和平台,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对接相关产业合作园区,深度参与印尼海洋经济、食品制造、能源经济等重点产业的投资开发,形成较多互补性和较少竞争性的中印尼经贸关系,实现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的飞跃发展,外贸与投资领域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98.
儒、释、道三家哲学的共同特正是“无我相”;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根本精神也是“无我相”,代表儒释道三家精神的诗人屈原、王维和陶渊明三派诗歌,以艺术手段显现至高无上之境──“物我皆忘”,“物我一体”、在此境界之中,诗歌作为艺术家心灵的外化,绝不是中纯的语言文字对情感的渲泄,而是生命中修炼境界的极致,通达这种“无我”的人格境界和艺术精神,正是中国诗歌艺术的根本精神,  相似文献   
99.
中国省区城市化水平的马尔可夫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绿珠  王涛 《中国管理科学》2005,13(Z1):547-551
首先将中国省区的城市化水平划分为四种状态,并建立一个吸收的Markov随机过程,描述中国省区城市化水平状态的变化规律;其次,利用Markov预测模型,对省区城市化水平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最后,通过吸收Markov链的基本矩阵,对各种"非吸收状态"进入"吸收状态"(高度城市化水平状态)所需的时间进行预测,并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0.
项目采购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博奕论的角度分析了项目采购过程中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采购方和供应方非合作博奕过程的理性选择结果.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方法讨论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风险中性的采购方应如何激励风险中性的供应方,建立了项目招标方式的一次性采购过程中采购方效用最大化模型,以及在项目非招标方式的多次性采购过程中的声誉模型,提出了供应方的机会主义行为和供应方声誉的重要性对项目采购中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