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994篇 |
免费 | 915篇 |
国内免费 | 65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520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306篇 |
人才学 | 1篇 |
人口学 | 391篇 |
丛书文集 | 3553篇 |
理论方法论 | 1320篇 |
综合类 | 29961篇 |
社会学 | 180篇 |
统计学 | 3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4篇 |
2023年 | 174篇 |
2022年 | 605篇 |
2021年 | 917篇 |
2020年 | 531篇 |
2019年 | 383篇 |
2018年 | 413篇 |
2017年 | 502篇 |
2016年 | 599篇 |
2015年 | 1113篇 |
2014年 | 1557篇 |
2013年 | 1881篇 |
2012年 | 2182篇 |
2011年 | 2657篇 |
2010年 | 2777篇 |
2009年 | 2770篇 |
2008年 | 2958篇 |
2007年 | 3023篇 |
2006年 | 2958篇 |
2005年 | 2476篇 |
2004年 | 1886篇 |
2003年 | 1466篇 |
2002年 | 1535篇 |
2001年 | 1352篇 |
2000年 | 640篇 |
1999年 | 77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刘响来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5):79-82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知行统一"、"继承与创新"相协调、"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自律和他律"相统一等原则。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道德支撑,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202.
软瘾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一种不同于网瘾且易被忽略的心理疾病,主要由于日常生活中过度重复某种行为而导致的强迫行为,如频繁地查看邮件、登陆微博、人人网等社交网站.虽然软瘾看似不如网瘾的危害大,但它能渐进性地榨取人们的时间和精力,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研究方法,调查大学生群体软瘾现状,期望为引导大学生增强对软瘾的警惕意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和治疗软瘾,也为高校有关部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3.
江苏省学科集群形成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区位因素、行政化的资源配置、高校的规划与战略、产业发展与集群演化四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江苏省学科集群形成机制.研究发现,苏南优越的历史、经济、文化等区位因素孕育了学科集群的萌芽,实现了单学科的建立与发展;行政化的资源配置、高校的规划与战略推动和加速了多学科空间集聚和整合;产业发展与集群演化最终促使空间范围内的学科集聚向着动态聚合、有机联系的学科集群深化和演进. 相似文献
204.
205.
1919年朝鲜"三一"运动之后,暗杀活动是大韩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一种重要斗争形式,成为韩国独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志士之所以采用这种非常的斗争形式,有历史渊源,亦有客观现实诱因;暗杀活动尽管是一种权宜之计,但却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206.
刘淑茹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1)
针对陕西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环境等问题,引入了循环经济发展偏好的概念,据此建立了涵盖资源、环境、经济效益的产业结构综合相对势评价模型,并利用这一模型对陕西省工业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调整陕西省工业结构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发展陕西省循环经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7.
刘兵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6(1):11-14
基于对一般社会学和人类学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立场上的差异的分析,表明社会学更有关注实证、定量化和普适性的倾向,而人类学则更是定性的、更为持有文化相对主义的立场.在对这些差异的理解下,思考“科学知识社会学”和科学人类学对当下STS研究的影响,会为STS带来在方法和观念上的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208.
"他者"的存在和"身份"的追寻--美国华文文学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俊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3,40(5)
美国华文文学置身美国却以华文进行创作的存在事实,使它客观上与生俱来地具有了一种双重“他者”的身份:对于美国的主流文学(英语文学)和东方母国(中国)的中国文学来说,它都是“他者”,这种“他者”性存在最终决定了它的“他者”立场和“他者”视角。而存在于美国华文文学中的“身份”焦虑,在经历了从本质主义的追寻到重建新的“身份”的变化之后,得以消解。 相似文献
209.
新时代美好生活是人们基于自由自觉的生存实践所产生的一种总体上幸福的主观体验和积极评价。它是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生活、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生活、人民享有优秀文化的生活、人民享有公平正义的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它的生成是文化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实现发展理念的时代升华;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弘扬“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完善社会治理模式和公正机制;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210.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天空里一颗耀眼的明星,作为一个著名的美食家,其作品中有许多关于菜园与蔬菜的诗词,这些诗词是苏轼不同时期日常生活的艺术纪录,这些诗词描写细腻、内容多样,有的表现思念家乡之情感,有的是借蔬菜之名,言在此而意在彼,表达别样的感慨与寄托。学术界较为关注苏轼农村词,其实这些农村词涉及不少蔬菜元素。到现在为止,很少有人关注苏轼的蔬菜诗词,渗透在蔬菜诗词里要自力更生不要白吃饭等一系列躬耕思想,亦是苏轼诗歌研究中少有人关注的话题,如果能够有更多人关注美食家笔下的蔬菜与菜园,苏轼研究领域一定会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