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7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80篇
管理学   116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9篇
人口学   28篇
丛书文集   387篇
理论方法论   132篇
综合类   2372篇
社会学   54篇
统计学   9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 ,在我国实施股票期权存在着认识上的障碍、法规的冲突和缺失以及操作上的诸多困难。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转轨时期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本身的制度性缺陷 ,也同我国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相关  相似文献   
2.
张清祥 《南都学坛》2002,22(6):82-84
《女神》不仅充满着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和粗粝狂暴的格调 ,而且注意意象的营造。《女神》的意象可归纳为神话意象、自然意象、社会意象和文化意象。《女神》的意象创造通常采用变形和变形变意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3.
"袖"舞是东方舞蹈的一大创造."袖"的运用,除延长了人的肢体,大大扩展了身体的表现力外,还通过舞者手臂、手腕、腰腹、身肢等不同力量、不同幅度的运动,使"袖"缭绕空际,变幻着无数的形态,其传情丰富、鲜明,超过了许多表情手段."袖"的徐缓、抑扬、飘忽、回旋所产生的形式美,完全可以把人们引入一个非物质的境界之中,赋予"袖"舞以人文精神内涵和意蕴,展现了"袖"舞的魅力和光环.  相似文献   
4.
埃德加.斯诺进入苏区后,"红色"在其个人词库中的语义内涵发生了很大转变。这一点直接反映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红色中国"形象的形成与变化过程上。对这一个案的研究,将充分展现"前理解"和词汇语义弹性在形象建构过程中的复杂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全程就业指导模式构建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现状已不适应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以心理测量指导、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创业指导、升学指导六大指导为主线建构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模式,全程就业指导就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根据职业指导理论和大学生发展阶段,对大学生分年级、分阶段,结合学生共性与个性,提供全程化就业指导,以实现双向选择、人职匹配和职业目标。  相似文献   
6.
人们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了解那一时代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钥匙。本文以江南市民生活为观照对象,从衣、食、住、游等方面,考察明清时期“僭礼逾制”的生活潜流及其透露出来的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代正在切入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高校,在网海潮涌面前应深刻认识网络的特点,主动出击,勇于探索,适应新形势,高唱主旋律,开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述建立数学教学新模式的必要性;论述了知识、能力、品质、方法之间的辨证关 系;提出了“知识、能力、品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一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强苯赛浸种对水稻幼苗的根长、根重和根系体积都有促进作用,能提高根尖细胞分裂指数,能使胚根尖切段伸长和发根力增强,并能提高胚乳中淀粉酶活性和根系的呼吸强度。  相似文献   
10.
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双主体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带来了全球信息资源不可逆转的网络化发展趋势 ,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在网络环境下 ,高校德育呈现双主体性特点 ,即教育者作为实施德育和组织德育活动的主体 ,大学生作为德育活动的主体。高校德育双主体性的凸现 ,要求高校德育转变德育观念 ,调整德育目标 ,创新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