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65篇
  免费   895篇
  国内免费   241篇
管理学   1332篇
劳动科学   75篇
民族学   830篇
人才学   28篇
人口学   498篇
丛书文集   6881篇
理论方法论   1338篇
综合类   15184篇
社会学   1247篇
统计学   168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367篇
  2021年   429篇
  2020年   334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384篇
  2017年   583篇
  2016年   444篇
  2015年   820篇
  2014年   1008篇
  2013年   1379篇
  2012年   1599篇
  2011年   2010篇
  2010年   2071篇
  2009年   2158篇
  2008年   2106篇
  2007年   2283篇
  2006年   2185篇
  2005年   1908篇
  2004年   1110篇
  2003年   946篇
  2002年   1195篇
  2001年   955篇
  2000年   600篇
  1999年   425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199篇
  1996年   226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26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对古典精神分析理论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支流,它致力于用古典精神分析理论"补充"马克思主义.本文分析了弗洛伊德理论的两个基本特征,指出了为要"补充"马克思主义而对弗洛伊德理论所做的必要改造,并从古典精神分析和马克思主义的角度上对此做了评估.  相似文献   
202.
《激楚》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地流行的一支歌舞曲,与“郑卫之音”并称,具有急促交迫的音乐特点。到了汉代,新兴俗乐《激楚》仍然流布很广,对汉乐府相和歌的演唱方式、汉代乐舞文化精神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魏晋以后,《激楚》在文人中获得认同,被视为汉人刚健慷慨文化精神的象征。这一文化现象的成因,与楚地巫舞文化的深层影响、汉代劲健磅礴的文化特质的汇入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3.
近几年兴起的网络交互式学习方式,为听力教学提供了新的现代化的学习模式。本文通过实验组与控制组的比较研究证明:基于网络的,以学生学习为主的网络交互式学习方式,能够影响低分组学生的某些听力策略使用频率,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相似文献   
204.
全国人大1997年通过的《建筑法》,在经济转型初期指导建筑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时隔十年,我国经济总量翻了一番,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经济发展从追求单一GDP转变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现有的《建筑法》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本文分析建筑业面临的新形势,简述《建筑法》修订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对《建筑法》修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5.
文章运用历史的眼光和唯物主义的方法,立足于中国社会转型的社会历史环境,全面审视与客观阐释大众文化人文精神缺失的现实,并对其发生机理进行深层的社会历史透视。  相似文献   
206.
竞技水平是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体现,运动成绩是其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湖南省乒乓球竞技水平落后的原因有高水平乒乓球教练员太少、青少年后备人才断层严重、运动员职业化水平不高、资金匮乏等因素,提高其竞技水平的对策有加强乒乓球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多元化打造人才、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重视竞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7.
回顾、检视对谢榛其人、其诗、其诗学理论研究和对其著述整理的历史,可以说和整个明代诗歌、诗学整理研究一样,新时期以来,亦形成一个高潮,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从有关谢榛及其著作的整理研究存在的种种不足和偏差,亦可管窥新时期明代诗歌和诗学整理研究在宏观上、尤其是在微观上存在的蹈袭历史成见、人云亦云、主观推断、不着边际、等等弊端.其问题的关键在于某些违背精神生产的计划管理和行政干预、某些权威刊物过分强调宏观研究的导向、某些评职晋级的不合理规定、出版部门的经营体制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造成的学风浮躁和学术惰性的滋长蔓延,使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创新精神,也使一些投机者、混子儿找到了在学术界一展身手的可乘之机.弥补和减少这些不足和偏差的对策应是加强基础建设、加强创作实践的研究、重视微观研究、学者要坚守阵地自立自强、提倡"文人相轻"相互辩难、研究者尝试创作、打通古今等.  相似文献   
208.
分析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博弈风险、道德风险及退出风险 ,有益于正确认识债转股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9.
法治人格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社会需要法治人格.自尊与尊他相统一的道德观念,法至上与人至尊相统一的精神理念,强烈的权利意识和深刻的权利本位观念,自觉的法治代价意识和高尚的奉献精神,是法治人格的构成要素;在法治人格的培养方面,实行良法之治是法治人格培养的法律启动,塑造守法精神是法治人格培养的基础工作,唤起权利意识是法治人格培养的核心工程,培养法治主体观念是法治人格培养的主体要件.  相似文献   
210.
“客家”称谓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罗香林先生到近年的客家学研究者 ,对“客家”称谓出现的由来与年代不断有所讨论 ,然而一些讨论或因文献资料不足 ,或因对文献的理解有偏差 ,更在于未能寻得更多具体史料的支持 ,故而不是语焉不详 ,就是过于主观武断。“客家”称谓出现的年代问题 ,是客家学理论架构上的一个重要关节点。这个问题不解决好 ,“客家史”也难于动笔。笔者近年侧重研究清初“湖广填四川”和“迁海复界”所引发的客家移民运动。这一考察经常涉及“客家”称谓问题。本文即在对四川、广东、福建、台湾、南洋移民考察的基础上 ,提出“客家”称谓的出现应在“客民第四次大迁徙”的康熙至乾隆年间 ,而且是以“他称”率先出现在广州府、肇庆府的粤语区域内。“他称”转为“自称” ,作为客家民系整体说来 ,则应是咸、同年间“土客大械斗”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