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4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4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5篇
人口学   31篇
丛书文集   144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1252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5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近现代中国具体国情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实际 ,在马列主义统战学说的指导下 ,为建立这一制度进行了艰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各民主党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进程 ,最终认同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相似文献   
152.
《千年一叹》中 ,余秋雨选择特定的视角 ,对千禧之旅的十多个文明古国进行考察 ,表达出一个具有前瞻眼光的文化人对历史文明的申视及关怀。本文通过三个方面 :平等的对视、开放的心态、真诚的反省 ,从余秋雨《千年一叹》的文化视角来解读中华文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3.
赛珍珠亲自见证了旧中国的生育文化,并在《大地》三部曲中作了丰富多样的描绘。赛珍珠以女性和母性为出发点,倡导中国妇女节制生育,创设专门机构安置弃养儿童,充分显示她对女性生命的关照和对社会的关切。她对中国生育文化的认识,不仅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内容,而且促进了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4.
从价值观建构的角度,对国际新闻的文化功能进行了阐述和探讨:国际新闻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对于价值观的建构方式、内容和强度都有相当大的作用和影响。国际新闻对于民族文化的更新和发展功不可没。在全球化时代,应通过国际新闻的传播来开展多元文化的交流以促进国家发展。  相似文献   
155.
随着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深入到工科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校教学科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科院校图书馆需要通过研究读者需求的变化、创新服务形式,来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56.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然而创新风险已成为阻碍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对各种可能存在的技术创新风险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就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加强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7.
对网络伦理规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网络伦理问题 ,需要制定网络伦理规矩。网络伦理规矩包括由浅到深三个层次的内容 :网络礼仪、网络规范和网络伦理原则。随着网络的出现和发展 ,确立网络伦理规矩已变成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8.
城市大型热源联网运行具有明显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能有效地提高集中供热的安全性和质量.本文在分析联网运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联网方案:串联热源的同程式供热管网方案.该方案通过相互间加热网水.联网的各热源将各自的热最转移到城市的集中供热管网.各供热区间的管网布置为同程式.本文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并着重讨论厂其在水力工况和水力稳定性方面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9.
宾兴研究与科举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宾兴研究"是科举学的新兴研究门类。从科举起源来说,宾兴曾是广义科举制最早的源头;从科举典礼来说,宾兴礼的出现使科举典礼系统与科举制度分级相互呼应;从科举经费来说,宾兴既是政府财政性科举经费的统称,也是民间捐资助考经费的统称;从科举社会研究来说,宾兴作为古代教育第三部门,为研究者从社会结构与功能的综合性角度对科举社会进行剖析,提供了极佳的个案。  相似文献   
160.
都市民俗是在都市环境中蕴育形成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及语言民俗等。在20世纪华洋杂处的上海,都市民俗形成了其特有的兼容并蓄的特点。对上海都市民俗的文学书写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新感觉派的“异质民俗”书写、40年代新市民作家的“日常民俗”书写,以及80、90年代当代作家的“民俗寻根”书写等阶段,从而建构起了一条跨越时空的都市民俗文学书写的独特的风景线。都市民俗的文学创作承传也积淀着作家个人的文化情结与国家民族的文化记忆,具有文学史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