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19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近些年,日本在反思相对评价弊端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基于标准的评价改革, 他们的基本做法是,确立以"生存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制定可操作的评价标准,研制判断学习目标达成度的基准.这些变革对我国课程评价改革的启示是,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础,应正视新课程标准中评价标准缺失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2.
曹禺剧作之所以强烈地吸引读者 ,原因很多 :如剧作语言强烈的动作性 ,精巧的结构 ,深刻的主题等等。本文旨在阐述曹禺剧作悲剧性、神秘性、真实性和情爱性诸要素对中国观念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契合 ,来进一步归结曹禺剧作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3.
文章利用我国2000年到200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内资工业的影响,比较研究外资对劳动密集型工业和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外溢差异,并从利用外资规模、外资密度、技术差距等方面剖析了其原因。文章指出,外资对我国内资工业的发展和内资工业产业结构的提升均存在积极的影响,但仍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4.
我国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差,在交际过程中常常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原因之一为语言输入不足.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试图从模因论的视角探讨背诵输入对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干扰、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重要作用,强调背诵输入在英语教学中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5.
牟彤华 《职业时空》2013,(10):86-88,94
基于协同学原理,探讨高职人才协同培养的内在机理,构建协同培养模式架构,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106.
论影视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关的,各民族和国家之间存在着的文化差异必然反映在语言中。这种体现在语言中的文化差异给翻译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因而一直为译者所关注。对于文化差异的处理,在翻译界一直有“归化”和“异化”之争。影视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个分支,既与一般文学翻译有共同之处,又有着自身的特性和原则。本文结合影视节目的特点,提出了影视翻译处理文化差异时应遵循的三大原则及相应的翻译手段,并以大量的实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原创地提出了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PLS)的可转债定价模型,将基于PLS的美式期权定价方法拓展到了可转债的定价;与传统模型相比,可以更好地解决多因素扰动条件下的可转债定价问题和可转债条款中的路径依赖问题.利用上述定价模型,本文计算了2004.8.1-2005.8.1期间在沪深两市交易的31只可转债的理论价格.实证结果显示,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可转债实际价格运动路径,价格估计误差在5%以下.说明该方法在实际中是可操作的,可为实际投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8.
本文应用博弈理论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处于竞争中的航空公司盈利情况,为其营运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两阶段动态博弈找到航空运输市场的最优均衡,并通过实例对放松管制下的Hs网络市场进行评估分析.  相似文献   
109.
以抽象性、超感性和神秘主义为本质的形而上学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哲学之谜.马克思把感性理解为感性活动或实践,看到了感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但是人在发展物质生产从而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本质的同时,又由于自发的分工和私有制而沦为非社会的存在,沦为非存在.所以人又要否定感性,到超感性领域去寻求想象的实在性.这就是形而上学的根源.只有消除自发的分工和私有制,重建社会化的个人,重建感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才能真正克服形而上学和类似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10.
本文以上海法租界为研究个案,利用法租界公董局档案、上海道契等文献资料,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复原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转变的过程,并分析了促成土地利用转型的驱动因素.本文研究表明,近代上海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是由界外筑路与洋人租地主导的:越界筑路从根本上破坏了上海圩田农业赖以生存的河浜体系,而洋人租地则导致了土地产权的转移.筑路与洋商租地之间的互动关系,导致了地权以及地块形态的重新组合,这就彻底打破了原有的农业为基础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再以农业生产为目的,而是以居住、货栈、商业生产或房地产业为目的,进而推动了土地利用由农业向城市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