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通过京九线、湘黔线部分地质灾害实例,阐述如何在铁路选线设计阶段进行地质灾害防治。  相似文献   
93.
利用2017年课题组在湖北和广东两省调查的950户进城农民工样本,采用Kakwani个体相对剥夺指数测算进城农民工个体收入不平等水平,实证分析个体收入不平等水平对进城农民工风险应对策略的影响,并对不同群体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1)农民工个体收入不平等水平处于低剥夺区间,样本收入不平等平均水平为0.277,男、女性农民工分别为0.348、0.227,老一代农民工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不平等水平更高,教育程度越高的进城农民工收入不平等水平越低,普通工人比其他技术管理人员高;(2)个体收入不平等水平较高的农民工倾向于采取高成本风险应对策略,如降低基本生活水平、减少教育和医疗开支等,反之则倾向于采取向正规机构借贷和正式社会支持等低成本风险应对策略;(3)女性、健康状况较差、教育程度低和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民工群体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面临风险采取高成本风险应对策略的概率更高。研究结论提供了农民工群体风险管理研究的经验证据,可以为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和推动市民化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空巢村"现象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迈 《中州学刊》2007,(3):125-127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较高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大规模转移,造成了"空巢村"现象的广泛出现."空巢村"现象给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劳动力缺乏、农民老无所养、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弱化等难题,为此必须改革农村耕地流转制度,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探索"以土地换保障"等农村养老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5.
We propose a new procedure for combining multiple tests in samples of right-censored observations. The new method is based on multiple constrained censored empirical likelihood where the constraints are formulated as linear functionals of the cumulative hazard functions. We prove a version of Wilks’ theorem for the multiple constrained censored empirical likelihood ratio, which provides a simple reference distribution for the test statistic of our proposed method. A useful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for example, examining the survival experience of different populations by combining different weighted log-rank tests. Real data examples are given using the log-rank and Gehan-Wilcoxon tests. In a simulation study of two sample survival data, we compare the proposed method of combining tests to previously developed procedure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in addition to its computational simplicity, the combined test performs comparably to, and in some situations more reliably than previously developed procedures. Statistical software is available in the R package ‘emplik’.  相似文献   
96.
Many studies describe leadership as a dynamic process. However, few examine the passage of time as a critical dimension of that dynamism. This article illuminates this knowledge gap by conduct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mpirical studies on temporal effects of leadership to identify if and how time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factor. After synthesizing key findings from the review, the article discusses methodological implications. We propose that a computational science approach, particularly agent-based modeling, is a fruitful path for future leadership research. This article contributes to leadership scholarship by shedding light on a missing variable (time) and offering a novel way to investigate the temporal, dynamic, emergent, and recursive aspects of leadership. We demonstrate the usefulness of agent-based modeling with an example of leader-member exchange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97.
会计职业判断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会计实务处理中。随着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变化,会计职业判断相继会在研发支出的确认、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中发挥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从而也影响着公司的财务指标。分析会计职业判断在无形资产会计处理中的运用及其对财务的影响,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识别研发支出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的可用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监督公司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  相似文献   
98.
素有"恐怖伊恩"之称的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1978年所著小说《水泥花园》讲述了在失去正常社会秩序和规范的家庭荒原中,未成年孩子们经历的痛苦、无序、混沌的成长。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解读《水泥花园》,认为笑是孩子们从自我放逐走向成熟的重要线索。孩子们标志性的三次狂欢式的笑既是对权力交替的庆祝,又是对父母权威的嘲讽;既是对迎接新生的礼赞,又是对过去身份的告别。以笑为依托获得成长的孩子们,并非如评论界所言在伦理缺失的荒原上胡作非为,而是在用狂欢的庆典争取欢乐的自由,用笑声的养分培育出水泥缝中的生命之花。  相似文献   
99.
大学生网络论坛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因素分析法研究剖析网络论坛所反映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由10个因素构成:(1)对爱情的探讨及情感困惑;(2)对大学生活的感想及未来的思考;(3)相关信息的发布;(4)娱乐消遣;(5)抒发个人情怀;(6)关注国家发展及对时政的看法;(7)对社会现象及热点话题的评论;(8)对性的看法与渴望;(9)不满情绪的发泄;(10)对法制的个人理解与看法。不同年级、性别、专业及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在校园网络论坛上所反映的心理状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0.
韩劢 《社会工作》2012,(3):88-91
对完美主义的研究发端于人们对一些心理病理现象的成因所做的观察。完美主义主要被看作是一种消极的人格特质,尽管承认其有积极影响。对完美主义的界定也仍然偏向其对健康的负面作用,有失偏颇,需要进一步加以厘清。关于完美主义的构成也是学界研究的重点,Frost和Hewitt等人分别编制的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得到广泛认同,国内学者也对其进行了修订。但这些量表测量的是完美主义者具有的特点而不是完美主义本身的结构。目前对完美主义的实证研究多采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的是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却没有触及完美主义的实质。世界的无限性与人的认识的有限性之间的割裂是完美主义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