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7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305篇
社会学   37篇
统计学   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江苏理工大学开展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实践为例,分析了开展勤工助学工作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2.
秦军事地理变迁与秦农业地域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秦农业地域拓展研究与军事地理变迁相结合 ,以探索秦农业发展的历史。研究发现 ,伴随着逐渐开拓疆域 ,秦农业地域拓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即据有关中 ,吞灭巴蜀 ,蚕食中原和取郢以为南郡 ;秦之战争既有强烈的政治军事意义 ,而且有着浓郁的经济色彩。  相似文献   
93.
客问 :大作《不可斋农史文集》阅览一过 ,尤喜《读〈诗〉辨稷》之篇 ,读后击节再三。虽属旧作 ,而新义时见。其征文引献 ,考辨析疑 ,可谓用功。然人多不解 ,为一字之义 ,面壁数年 ,值吗 ?  答曰 :岂止数年 ,少说两千年了。稷的名实关系 ,是一桩历史性疑案 ,古人称之“稷讼”。先哲后贤 ,或为之考 ,或为之辨 ,竭尽聪明才智 ,寻求这一古农学的不解之迷。大千世界 ,悠悠万事 ,逝者如斯 ,来者可追 ;然古今学者 ,为一字得失 ,前赴后继 ,孜孜以求 ,自有其不得不然处。稷为五谷之“首种”,不知稷为何物 ,便不能分辨五谷 ;“五谷不分”乃本民族之…  相似文献   
94.
文章通过阐述素质和素质教育的含义,分析社会实践对青年成才的作用,论述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两者间的关系,指出要实施素质教育,社会实践是必要的途径.并对当前高校如何通过社会实践来实施素质教育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5.
新经济中的人力资本与激励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新经济下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以及人力资本产权实现方式的效率;论证了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收益分配的经济合理性;分析了我国企业人力资本激励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新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明确人力资本的私有性,建立、强化与新经济和人力资本相适应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增加人力资本激励方式的多样化与有效性,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介绍了几种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收益分配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96.
江苏省昆山市农村群众婚育现状的调查结果说明 ,苏南农村育龄群众的婚育观基本上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一致 ,但在子女个数、养老等问题上仍有一定距离 ,应采取强化宣传教育、发展经济、健全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等措施加以改变  相似文献   
97.
从“人身危险性”的概念、问世根源、理论依据及其所主张的内容、如何衡量“人身危险性”以及现行刑事立法对衡量“人身危险性”的规定等六个方面作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98.
本文从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出发,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制度与高等教育发展关系的分析,论述了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对改变人们关于高等教育任务的旧观念、对推进高校教学改革和学籍管理、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时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方式等方面的效应。  相似文献   
99.
:高师院校素质教育轨迹大致为三个时期 :朦胧试探期、逐渐起步期、加速推进期 ;从认识层面、实践层面、效应层面探析了高师院校素质教育的基本态势 ,并提出了高师院校素质教育实践中的一些经验和成果  相似文献   
100.
住房制度改革的结果导致人们观念发生变化,对这种变化结果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的契合程度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以长沙市六个单位的职工为调查对象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单位职工对住房制度改革的结果的主观评价存在结构性差异。市场能力强的职工认同住房的商品化分配制度,而市场能力弱的职工则更怀念住房福利分配制度。不过,住房改革的结果迫使78.7%的回答者接受了住房的商品化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