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2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87篇
管理学   276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30篇
人口学   73篇
丛书文集   1158篇
理论方法论   228篇
综合类   3861篇
社会学   161篇
统计学   33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92篇
  2010年   430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482篇
  2007年   523篇
  2006年   455篇
  2005年   417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242.
We develop testing procedures which detect if the observed time series is a martingale difference sequence. Furthermore, tests are developed that detect change–points in the conditional expectation of the series given its past. The test statistics are formulated following the approach of Fourier–type conditional expectations first proposed by Bierens (1982 Bierens, H. J. (1982). Consistent model speci?cation tests. J. Econometr. 20:105134.[Crossref], [Web of Science ®] [Google Scholar]) and have the advantage of computational simplicity. The limit behavior of the test statistics is investigated under the null hypothesis as well as under alternatives. Since the asymptotic null distribution contains unknown parameters, a bootstrap procedure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actually perform the tes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ootstrap version of the test is compared in finite samples with other methods for the same problem. A real–data application is also included.  相似文献   
243.
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度”及其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及其转化程度直接影响创新网络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创新结果。网络中知识转移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知识转移存在很多限制性因素,而一旦限制性因素被突破,则知识转移又表现为其他特征,例如知识转移速度加快、知识转移范围扩大等。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度",指网络成员在一定的制度约束下或者在内外条件约束下,知识转移活动所能达到的程度。在知识转移过程中,接受组织的吸收能力、知识的显性度、各种智力资本的复杂性以及知识转移背景的相似性等方面左右了知识转移的广度、速度和深度。作为知识产品的科技成果,其可转移性的高低是影响转化的根本因素。为加快中国高校科技成果的转移,必须改进现有的高校科研导向、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提高高校科研人员开展面向产业化研究的积极性,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移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44.
国家文化治理:发展文化产业的新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寻求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的文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人类财富的增长方式,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文化产业被认为是最能体现这一价值追求的实现方式。于是,文化产业在社会发展的层面上和全球化治理的层面上便超越了法兰克福学派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文化工业论",转而成为用以克服和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的治理工具和治理手段。中国在经历了政治治理("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治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后,正在走向文化治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克服与解决国家发展困境,建构国家文化治理,成为中国发展文化产业和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出发点和新维度。国家文化治理的核心在于: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不是为了经济,而是为了完善国家治理,是以经济——市场经济的方式实现文化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性转换,进而改变和重塑国家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45.
罗雅  胡宏伟  刘宇 《学术研究》2012,(6):55-61,159
住房保障政策是当前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政策之一,但社会各界对住房保障政策实施效果缺乏统一认识,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基于1997—2010年国家宏观数据,在控制国民财富和城市化等因素的基础上,评估了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重点分析了长期住房保障政策和2008年短期政府强力干预政策冲击的影响。结果发现,长期住房保障政策显著平抑了房价,但并没有抑制住房购买量,增强了民众购买价廉物美住房的可能,总体上增进了国民福利;2008年政府强力干预政策冲击与长期住房保障政策联手显著抑制了房价上涨,对住房销售量也有负向作用。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本文解释了研究结论与现实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协调长短期住房保障政策、保障住房政策实施效果等建议。  相似文献   
246.
在社会转型时期,宪法与社会变迁之间经常会产生冲突,使得一些改革措施面临违宪性争议。宪法与社会变迁之间产生冲突的原因主要有:宪法的滞后性与社会的发展性之间的矛盾;宪法至上理念与宪法工具主义思维之间的背离;宪法形式上的至上性与实质上的非至上性之间的割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宪法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冲突,需要将当前宪法由"总章程"式的宪法模式转变为原则性的宪法模式。  相似文献   
247.
伴随着“第三条道路”的兴起,政府治理必须超越传统的“左与右”之分,这既是对我国传统治理模式的批判性反思,更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客观要求.本文从新经济社会学中的“嵌入性”理论入手,对国家、市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再解读,提倡一种“嵌入式”的结构多元主义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48.
胡火金 《学术界》2012,(2):177-185,287
吴文化孕育于古代吴越之地,在独特的内陆湖泊环境中,形成了人与自然协调的文化内核,呈现了趋水内敛、多元杂并、包容创新的文化特质。长期以来,吴文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挖掘弘扬吴文化的精神内核,将其与江南文化、海派文化进行关联和整合,对于长三角区域的文化发展和创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49.
胡志斌 《学术界》2012,(11):137-146,285
学术精神是学术研究的灵魂和导向,是学者独立、自由、求真、创新等学术品格的表达。学术精神的彰显既需要学者正当地行使学术权利,包括秉持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规避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等。同时,也有赖于国家或管理者在学术资源、学术政策与法律等外部条件上予以合理设计和有力支撑。外部条件中的权力因素与学术资源有限性的叠加,使得学术权利的行使不仅具有依附性,而且还充满竞争性。由于学术自律和他律的不足和失控,当下的学术研究有了浮躁、功利、失范、不端等学术精神异化的心理和行为表征,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从法理的角度解析,管理者学术权力行政化、利益化是学术精神异化的外在趋导因素;学者学术权利功利化、亲权力化是学术精神异化的内在驱动因素。因此,基于学术法治的内在要求,应当对学术权力和学术权利的行使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250.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西部农村民间组织如庙会的活跃显示出地方自治力量。实行自主管理,积极参与地方公共事业;借助红色区域的集体记忆表达公共意愿;与地方政府形成良性互动。庙会活动提供了公众参与地方自治以及与政府对话、交流的一种途径。中国民间组织在现实活动中的空间领域,可以理解成为:一定程度的自治,积极的社会参与,主动纳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