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95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在改进的Hotelling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双垄断港口企业的定价模型,研究了仅一个港口企业采用差别定价时双垄断港口企业的均衡价格、需求和利润,进而与双垄断港口企业均采用单一定价的均衡价格、需求和利润进行对比,最后用实例说明了港口企业采用差别定价策略的动机.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当两个港口企业的服务水平相同时,采用差别定价的港口企业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因而另一个港口企业就有动机采用该定价方法;当两个港口企业的服务水平不同时,港口的位置、服务水平、内陆运费率等因素会影响港口企业采用不同的定价策略.  相似文献   
242.
作为独立于管理层与股东之外的第三方力量,机构投资者在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方面一直被国内外学者和政府监管部门寄予厚望。然而,目前公司治理领域有关机构投资者治理角色研究尚存在有效监督、无效监督、战略合谋三种争论。为回答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究竟发挥何种作用的问题,文章以企业两类代理成本为切入点,从投资组合角度重新审视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行为,并结合不同内外情境解释了其参与治理行为的权变观点。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有限注意理论,利用2013-2017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通过定义监督型机构投资者,从投资组合权重与投资组合集中度两个维度,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两类代理成本的影响,并运用工具变量法对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同时结合公司内外不同情境,借助分样本检验辩证分析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行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投资组合作为机构投资者分散风险的投资行为模式,在参与治理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双刃剑"效应,监督型机构投资者与投资组合集中度在降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第二类代理成本的同时,却以提升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第一类代理成本为代价。进一步从外部市场环境与内部高管、控股股东三个方面,发现机构投资者在不同情境下的治理行为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在欠发达地区与存在强权高管的上市公司内,机构投资者加剧第一类代理成本的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而公司内支持型控股股东的存在,则会加强机构投资者对第二类代理成本的抑制作用。上述研究运用权变的观点,实现了从以往关注机构投资者"持股数量"向"投资组合集中度"研究的创新性转变,在丰富机构投资者研究视角的同时,为以权变观点看待机构投资者治理行为的合理性提供依据。研究一方面能够帮助上市公司通过引入监督型机构投资者进行管理创新,提升其治理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也为证监会创新监管模式,运用权变的观点充分认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行为,制定分类引导异质机构投资者的相关文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43.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