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9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84篇
管理学   208篇
民族学   36篇
人口学   67篇
丛书文集   519篇
理论方法论   203篇
综合类   4200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5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383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406篇
  2006年   410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41.
破产法成本是一种交易费用,具有非生产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降低交易费用是提高破产法效益的途径,其中最根本的一个方面是要明确界定产权。破产法中的效益观应当是“卡尔多—希克斯”效益观,即只要总收益大于损害,就是有效益的。一般来说,重整的效益总是优于清算,因此,破产法的目的应当是将破产引向重整。   相似文献   
942.
本文以节能和保护臭氧层为目标,研究以自然生产物丙烷(R290)替代R22的实际应用问题.对丙烷的可燃性进行了研究,探讨在丙烷中加入少量非可燃物以降低其可燃性,并在丙烷中按不同比例加入R22进行可燃性试验,结果表明R22可部分抑制丙烷的可燃性.  相似文献   
943.
本文立足于史实,着眼于现实,研究了魏文侯的用人之道。文章认为,魏文侯宽厚端严,闻过则喜的优良品质,任人所长,重用不疑的用人方法以及宏观控制、微观松缰的用人艺术,可为今天的各级领导者纯洁思想,端正作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44.
本文对孙悟空这一形象进行了新的阐释,认为《西游记》通过孙悟空这一形象的塑造,高度弘扬了主体意识,同时强调了主体人格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945.
矿区非自愿性移民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剖析了我国目前“村下”采煤村庄搬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借鉴水利工程中非自愿性移民的经验 ,结合煤炭行业的具体问题 ,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46.
灌输论:思想发展脉络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并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列宁结合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毛泽东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对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47.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读者消费和审美要求的改变 ,作者创作态度的转变 ,是休闲文学兴起的主要原因。休闲文学有自身的道德价值和伦理取向 ,内容上具有非功利性 ,风格上轻松、闲适。休闲文学的繁荣 ,需要作者树立起高尚的职业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948.
:儒家心性伦理的创造或重建课题的方法论是傅伟勋教授致力于弘扬传统儒学的重要工具。他试图用当代西方哲学的方法对传统儒学进行诠释 ,使儒学原有的、包罗万象的及含混不清的思想底蕴得以明析 ,并厘出其纯哲学的方法以此汇通中西、贯于古今 ,从而克服传统儒学的道德理想与现实生活间的内在矛盾 ,及其时空上的局限。但他的这一做法却不自觉地埋葬了传统儒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9.
科学发现问题是一个有着颇多争议的问题,文章试图从科学哲学和科学家的角度来探讨科学发现的本质实质就是科学创新,科学发现体现出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同时本文还强调在科学发现中要保持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之间的必要张力。   相似文献   
950.
儒家学说的底层解释模式是天人合德的宇宙哲学,具体表现为气感论学说以及这一学说所具有的自然主义形而上学特点。佛教的理论基础是缘起理论,业感缘起学说是其突出的特色。气感论与业感说的关系反映了儒家文化与佛教文化的差异,但因为“感”这一学说而使儒佛二种文化又具有某种沟通的内在基础。研究这两种学说的意义在于,可以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发展与演变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