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0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188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70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62篇
丛书文集   1029篇
理论方法论   253篇
综合类   1688篇
社会学   239篇
统计学   3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79篇
  2010年   303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印度经济增长率连续三年平均超过8%。新经济领域继续闪亮,服务业快速发展,财政状况好转,外汇储备充裕,物价稳定,股市兴旺。总理曼莫汉·辛格表示,印度经济增长率在数年内将达到10%。但农业增长停滞、能源短缺和基础设施落后为三大瓶颈,国内安全也存在一些难题。印度经济崛起还需付出艰辛努力。  相似文献   
52.
马克思社会理论蕴含着冲突与和谐、对抗与合作的对立与统一。理论本身的多面性和历史实践的不同需要,使人们将马克思社会理论的不同方面分别提到了首位。当前,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凸显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创新,阐扬和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更好地指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3.
基督教与现代临终关怀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医疗体系一部分的临终关怀主要出现和发展于西方社会,其中,西方社会文化中的基督教信仰传统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以及实践的建制、人员和场所。基督教对临终关怀的提供者,以及对于作为其信徒的临终者和亲属所提供的关于生死问题的信仰关怀和安慰,都与其教义和信仰实践有着紧密的关联。了解基督教在历史上以及现代实践中如何影响了现代临终关怀理念和实践,有助于更为全面和深刻地理解现代临终关怀,进而更适切地展开临终关怀服务。  相似文献   
54.
孙晶琪  冷媛  李春杰 《管理科学》2012,25(6):111-119
基于电力市场的复杂特性及其演化规律,运用协同论,构建电力市场协同演化方程,并确定影响市场运营的主要因素;基于突变论构建势函数,划分市场运营的有序状态、警戒状态和临界状态,并提出判别规则,实现对电力市场运营状态的识别和预警,用2007年至2008年中国某区域电力市场的月度运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电力市场的序参量为结算电价和社会总剩余;在研究期内,电力市场出现警戒状态和有序状态,没有临界状态,且有75%的时间处于有序运营状态;结算电价和社会总剩余的综合结果偏低或偏高时,市场都处于警戒状态。结果符合实际情况,验证了该方法对电力市场运营状态识别和预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5.
在企业组织中,只有建立了个人、团队和组织之间系统有效的相互学习和转化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组织中各种学习资源,提升组织业绩和健康发展水平.学习的跨层面转化是当今企业学习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但并没有相应的理论模型进行系统阐述和指导.针对这一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本文对组织中三层面学习之间的互动、转化机制进行了研究探索,从组织中的人际交流、知识文档化以及组织流程化三种基本学习方式出发,提出组织学习的跨层面转化机制模型,并辅以五个典型案例对这一跨层次组织学习模型进行进一步分析验证,以期对我国组织学习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6.
高管团队组成特征与行为整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运用公共组织、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欧美外企等四类组织的325个高管团队样本,从行为视角探索了高管团队行为整合的结构和测量,重点研究了高管团队组成特征与行为整合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可分为决策参与、开放沟通和团队合作三个行为维度,高管团队规模、信任与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变量显著相关。高管团队的多项异质性与行为整合显著负相关,这些异质性包括最高学历、海外学习考察时间、工作经历、每周工作时间、进入方式、团队任期、经营战略偏好等。  相似文献   
57.
变革型领导对R&D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D团队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本研究从变革型领导这一视角探讨了其对R&D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中介机制.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通过对316个R&D团队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R&D团队领导者的变革型领导风格对团队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而知识分享与知识整合正是这种影响的中介机制.  相似文献   
58.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型企业对知识型团队与知识型员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型员工的知识获取与知识分享等知识活动行为越来越受到组织研究者的关注。本文综合运用目标取向理论与团队反思理论,将知识团队反思纳入到知识员工目标取向对知识活动行为影响的研究中,并推导出一个跨层次交互作用模型。通过对116个知识团队(含601个知识员工)样本的调查分析,得出实证研究结果 :知识员工学习取向对知识获取行为与知识分享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团队反思可以显著调节(增强)学习取向对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作用;证明取向对知识获取行为的影响效应不显著,但对知识分享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团队反思可以显著调节(增强)证明取向对知识获取行为与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作用;回避取向对知识获取行为与知识分享行为均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且团队反思可以显著调节(削弱)回避取向对知识获取行为与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作用。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管理启示、研究局限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59.
Cross-border R&D can contribute to the enhancement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of emerging markets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EMNEs) by benefiting from knowledge management. However, scant research exists examining the location impact of cross-border R&D for EMNEs on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This paper fills this important theoretical gap by building upon the literature of genetic distance in connection with knowledge management. We use a panel data of Chinese high-tech listed companies to empirically examine the impact of genetic distance on the performance of cross-border R&D and the role played by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Our results reveal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distance and the performance of cross-border R&D. Importantly, we highlight the motivation for cross-border R&D of EMNEs to acquire technical knowledge magnifies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genetic distance and performance. Furthermore, ou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positive effect of genetic distance on cross-border R&D performance. We conclude this paper by discussing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to genetic distance,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as well as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cross-border R&D of EMNEs.  相似文献   
60.
In this article, an agent‐based framework to quantify the seismic resilience of an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 (EPSS) and the community it serves is presented. Within the framework, the loss and restoration of the EPSS power generation and delivery capacity and of the power demand from the served community are used to assess the electric power deficit during the damage absorption and recovery processes. Damage to the components of the EPSS and of the community‐built environment is evaluated using the seismic fragility functions. The restoration of the community electric power demand is evaluated using the seismic recovery functions. However, the postearthquake EPSS recovery process is modeled using an agent‐based model with two agents, the EPSS Operator and the Community Administrator. The resilience of the EPSS–community system is quantified using direct, EPSS‐related, societal, and community‐related indicators. Parametric studies are carried out to quantify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eismic hazard scenarios, agent characteristics, and power dispatch strategies on the EPSS–community seismic resilience. The use of the agent‐based modeling framework enabled a rational formulation of the postearthquake recovery phase and highlight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PSS and the community in the recovery process not quantified in resilience models developed to date. Furthermore, it shows that the resilience of different community sectors can be enhanced by different power dispatch strategies. The proposed agent‐based EPSS–community system resilience quantification framework can be used to develop better community and infrastructure system risk governance poli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