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8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155篇
管理学   278篇
民族学   65篇
人口学   55篇
丛书文集   510篇
理论方法论   165篇
综合类   4794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407篇
  2010年   396篇
  2009年   471篇
  2008年   463篇
  2007年   507篇
  2006年   470篇
  2005年   397篇
  2004年   292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8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通过田野调查对乌略苗族村鼓藏节仪式过程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分析了鼓藏节仪式的社会权利功能、社会认同功能、社群联系与娱乐功能、经济功能等基本社会功能,指出苗族鼓藏节仪式由于现代性的切入所发生的功能意义上的嬗变是文化变迁的一种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2.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这方面的积极影响既有直接的一面,又有间接的一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作用,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3.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强调人的体验在认知和语言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符号是有理据的,即语言符号具有象似性.象似性体现在语言的不同层面上.在句法层面上,主要表现为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数量象似性和标记象似性.  相似文献   
114.
《红楼梦》“儿”缀称名遵循社会语言学“权势”与“等同”两条原则.在权势不等的人中使用,只可能是单向的,体现了交际双方不平等的权势关系.在权势相等时,有无等同关系制约交际者是否使用“儿”缀称名,以显示亲密或礼貌.这体现出权势关系不同参数之间的竞争以及在等同原则支配下交际者使用“儿”缀称名的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15.
在翻译西德尼·谢尔顿的自传体小说《我的另一面》的第一章中感受倍深,从忠实传意、瞻前顾后、运用技巧等几个方面归纳,进而研讨在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何以异中求同、变中求信,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翻译行为既受限制性约束,又有创造性的自由,其本质是在两种不同文化之间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116.
诚信反映社会存在的基本规律主要表现在:诚信活动的存在与诚信概念的产生呈现出不同步性;诚信主要构筑了一个从个人到人际交往再到政治统治不同层面上的道德行为调节体系;在阶级社会条件下,一些人对诚信的遵守趋向和另一些人的诚信缺失趋向同时存在;只有在社会主义"三大文明"高度协同发展、社会道德水平普遍提高的基础上,诚信缺失现象才能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117.
甘南、肃南地区藏传佛教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南、肃南地区信教群众的宗教意识与宗教行为更加现实化和理性化,较前呈现良性发展,寺院的生产自养事业正在陆续兴起;对此,政府机构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引导。  相似文献   
118.
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远绍旁搜,从自然论、才性论和玄学人生观三个方面,对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进行分析和阐释,认为此信集中体现了嵇康的玄学思想和人生观,可与他的其他著作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19.
论基于利益分析的“环境优先”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可计量、可对比角度而言,“环境优先”常被人们模糊地界定为环境利益优先于经济利益。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均应“分别兼具”人身与财产两方面的价值属性,即人身性环境利益与财产性环境利益,人身性经济利益与财产性经济利益。人身性环境利益与人身性经济利益同等重要,财产性环境利益与财产性经济利益之间也无所谓谁优先或者谁不优先。基于此,利益视角下的“环境优先”实质上是应指人身性环境利益优先于财产性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20.
环境法“义务重心论”是从“法的技术”层面提出的观点,是有别于“法的价值”层面而言的“义务本位论”,既非漠视主体的权利,也非“义务本位论”的回归,而是对环境权利“最给力”的捍卫与落实,其实践意义在于增进法律实效.环境法“义务重心”的客观依据正是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人类需要的基础性以及环境问题的特殊性.中国环境法亟需实现从“亡羊补牢式”“倒逼”到“未雨绸缪式 ”“预见”的“义务重心”立法理念匹配以及在合理配置各主体环境义务、扩充环境积极义务的内容、增加环境义务的履行方式以及强化违反环境义务的法律后果等层面进行环境立法“义务重心”的路径拓展,以期通过“义务重心”的环境立法变革增进环境法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