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2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101篇
管理学   263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5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70篇
丛书文集   585篇
理论方法论   184篇
综合类   4459篇
社会学   50篇
统计学   6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321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412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415篇
  2005年   325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314篇
  2002年   427篇
  2001年   327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公司资本制度与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加强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法律保护在我国当前不仅具有必要性、可能性 ,而且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因此 ,保护公司债权人 ,必须坚持公司最低资本额制度 ,进一步完善资本准技原则和资本不变原则 ,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资公司实行折衷资本制 ,而有限责任公司仍坚守法定资本制  相似文献   
22.
建国后毛泽东对我国采取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发展观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和大量的研究论证,突出表现在对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阶段、发展速度、发展动力六个方面的探索和论证。探索和论证期间虽然经历了许多挫折甚至是错误,但这些探索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和实际意义,吾试图对此进行细致的梳理和辩证的述评,以其为当今我国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提供一个必要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以伊宁市民族居住格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伊宁市建城沿革和维、汉、回、哈民族居住史的回顾及对伊宁市的民族居住格局及其变迁状况的调查研究,分析、探讨了影响伊宁市民族居住格局变迁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来研究伊宁市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24.
从个案研究入手,对少数民族打工的社会文化根源进行了分析,认为少数民族劳动力进城打工,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是当前解决少数民族地区"三农"问题现实的办法.  相似文献   
25.
作为古代世界两大文明中心,埃及和希腊很早就有了联系。特别是埃及18王朝贵族墓壁画中描绘的进贡使者——克弗悌乌人群,多数学者认为属于爱琴民族,主要是克里特人。克弗悌乌问题表明18王朝时,埃及和克里特的关系更加密切,交流日益频繁,在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达到了顶点。  相似文献   
26.
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开放包容、博采众长的开明态度;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怀;诚信为本、厚德载物的道德理念;崇尚科学、重视人才的理性精神--这就是他富有个性的文化品格.当前,学习和研究邓小平伟大的文化品格,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国家社会文化和汉语文化存在着很大差异,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英语语言本身,也要传授给学生英语语言中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使学生学到真正地道的英语,从而真正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8.
29.
新时期中小企业面临财务管理的许多重大变革,而财务管理在中小企业管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对当今中小企业解决资金困难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研究当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重大变革及其应采取的对策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
田耕 《社会》2019,39(1):71-9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学民族志在田野工作和叙事复兴中与传统人文学汇聚,显著扩展了自己的学科边界。但是,这种扩展并没有解决社会学民族志在深度的经验发生和强烈的理论诉求之间遭遇的紧张。对于这种紧张,本文主张再访早期社会研究的田野,即19世纪末期到一战之前的若干典型研究,从中反思早期社会学田野工作是如何在“直接经验”的倾向中完成类型化,以及如何在这个经验感获得的同时改变对社会世界的道德想象。早期社会学的田野工作的力量之一不在于以规范的诉求压制经验感,而是以独特的情感结构连接经验的观察和道德理想的重生。由此,我们不仅需要反思诸如社会调查到社区研究这样的简单思路,更要重新理解理论史上所谓的“进步主义式”的道德本身。这一工作对重新认识早期社会研究和今天的社会学民族志都具有意义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