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4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36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94篇
理论方法论   59篇
综合类   1185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相比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悠久移民文化而言,澳大利亚华裔文化属于世界“边缘文化”研究的范畴。从19世纪的华裔契约劳工登陆澳洲到20世纪全球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华人移民浪潮,澳洲华裔文化在中西文化的碰撞、调节并不断融合中历经兴衰沉浮,以独特的生存方式抒写着其民族渊源与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182.
早在古希腊时期,异化现象就已经被人们所关注;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异化问题的思考已经较为普遍和自觉.对异化问题的学术见解有两类:一是把异化与私有制度联系起来;二是将异化理解为人类生存的普遍形式.异化的根源在于匮乏,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不能消除匮乏;异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并将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而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83.
人力资源招聘模式的博弈均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招聘过程实质上是招聘方和参与应聘方相互决策的过程。文章应用博弈理论的相关知识,探讨了招聘过程中的博弈行为和存在的条件,分析了组织从内部选聘和外部招聘两种方式存在的博弈均衡。从而为组织和应聘方在这一决策过程中提供各自理性思考和分析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84.
通过设计一个理想的不完全信息静态的税收博弈模型可以推导出,博弈最终均衡解的取得依赖于政府选择的税收制度是否最优,因而我国进行第三次税制改革势在必行.借鉴"最适课税理论",我国税制改革应注意税收立法程序中参与人之间的博弈,税制结构优化,税收负担的优化,中央税与地方税的协调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5.
本文通过对市场上现有台灯的调研分析,应用“组合设计”的产品设计方法,将驱蚊功能附加到台灯上,设计出一款驱蚊台灯,为熬夜加班一族免除蚊子叮咬的困扰.再者,借“囊萤映雪”这个典故对台灯形态进行抽象化,给此款产品注入了“勤奋上进”的精神含义.  相似文献   
186.
通过对湖南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发展过程及空间布局的研究,基本复原了先秦时期湖湘地域文化的时空结构体系,并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探索。  相似文献   
187.
清刻本《旗亭记》以"雅雨堂两种曲"名义刊行,卷首未署名,因此其作者归属颇具争议。勾稽史籍、文集、笔记等并深入考辨后可知《旗亭记》原为金兆燕所作,后经卢见曾润色删改。《旗亭记》在作者归属上的争议,反映了清人著作权意识淡漠的普遍现象,而幕主与幕宾社会、经济地位不对等的主从关系,则是著作权发生争议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8.
鲁迅是乡土小说的开拓者,他的作品对乡土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鲁彦作为浙东乡土作家群的代表作家,深受鲁迅的影响,他立足于浙东这块热土,从人物形象上承传了鲁迅深刻的文化批判精神,既写出了在外来资本冲击下浙东农村的生活现状,也描绘了在此环境下人物意识形态的变化,大大拓宽了乡土文学的表现范畴。  相似文献   
189.
在美学观念下,隐喻具有一种基本的两极结构。这种结构对文学意义的产生与诠释具有重要作用。文学文本在话语结构、形象组织和意义表达上,都要以隐喻的两极结构为基本结构,并依托这一结构进行文学观念的传达。而在隐喻的两极结构中,张力充当了意义表达的最直接动力,它使文学的审美结构变得更富价值和意义。理解文学审美结构的隐喻本质与张力构成,对理解文学自身的深层观念及其表达倾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0.
新文学运动的初步成功以及白话文合法地位的确立,使得以现代汉语为载体的理性诗学文本大量涌现。合理的结构、完整的内容、恰切的论据、清晰的描述,以及定义、比较、推论等方法的具体运用,是"理性文本"的基本特征;现代汉语诗学理性文本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体现了现代汉语文学批评家的主观感受与印象的"感性文本"的大规模减少。随着现代汉语诗学的发展,理性文本与感性文本在总文本中的比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理性文本适用的范围越来越宽,就是在被感性文本作为最后据点的诗歌批评和研究领域,也逐步被理性文本所蚕食。这一过程潜在地反映了传统诗学与西方诗学在现代汉语诗学中话语地位的变化与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