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9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108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40篇
人口学   39篇
丛书文集   414篇
理论方法论   77篇
综合类   743篇
社会学   95篇
统计学   15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1.
现在完成体的意义涉及三个方面,即完成体辖域下的命题、当前存在的某种状态以及相关的语境因素.在语义层次上,英语现在完成体在话语中引入一个在现时之前发生的事态以及由这种事态产生、在现时存在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完成体辖域下的命题(即基础事态)和语境因素进行一定的语用推理才能得到,因此可能产生不同的解读.对完成体意义的语用推理的难易程度取决于语境因素参与的程度.在有些情况下,完成体辖域下的命题是产生当前某种状态的直接原因.而在其他情况下,这种因果关系并不明显,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由语境暗示的.  相似文献   
812.
权重确定是多指标综合评价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文章针对主观赋权法中专家对指标重要性判断的随意性及常规客观赋权法的片面性,提出考虑跨期变动趋势的改进熵值赋权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时间因素,从指标数据跨时期的变动趋势中挖掘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信息,并基于熵理论确定指标的重要程度之比,分层次规划求解各指标权重。最后结合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13.
本文聚焦于探讨社会共治体制下食品供应链质量协同与单一监管体制下的差异,并通过结果讨论提出相应的制度需求。在单一监管体制下,食品供应链主要采取三种方式来降低契约的不完备程度,一是建立可追溯体系,二是设计有效的组织形式,三是建立双边契约责任传递,由于对三者的协同缺乏需求,从而使各自的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劣势无法得到有效弥补。在社会共治体制下,由于对三者的协同有迫切需求,因此,通过三者的协同形成混合治理,能够实现食品供应链质量的有效协同。具体而言,以纵向联合为代表的组织形式设计能降低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和协调成本,从而激励企业更主动地进行可追溯体系建设,而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又有助于促进企业进一步的纵向联合;可追溯体系和有效的组织形式设计能提升双边契约责任传递的可行性和威慑性,而双边契约责任传递又能激励企业进行可追溯体系建设和选择有效的组织形式设计。  相似文献   
814.
天地之间:东汉官员的双重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宇  董慕达 《社会》2011,31(4):1-28
自秦朝至清朝,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员不仅对其上级负有义务,而且代表地方利益。这样的结构性特征被称为“双重责任”。对上负责可以在韦伯的官僚科层框架中得到理解,但无法解释官员对地方利益的维护。本文通过研究东汉时期地方官员的双重责任,分析官员如何维护地方利益。基于对东汉时期政府结构、政治思想和晋升制度的考查,本文提出三种解释:实际需求、儒家意识形态和声誉机制。此观点在实证中得到一定支持。运用东汉时期的官方档案和古代碑刻等原始资料,本文对韦伯有关中华帝国治理制度的分析提出质疑,并对存在了2000多年的“低效率”机制背后潜在的社会合理性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815.
解秀玲 《学术交流》2012,(6):118-121
外贸发展方式创新,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而关键的任务。长期以来,东北地区外贸发展主要依据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出口数量扩张、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和低价格战略形成竞争优势。目前,面临后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大宗商品价格高企、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出口难度增加,更显露出其粗放性和难以持续性。东北地区外贸发展亟待打破原有传统贸易理论束缚,创新外贸发展方式,即从扩大出口创汇转向提高经济效益上来,从粗放式增长转向集约式增长上来,从出口创汇型转向依靠国际化经营能力上来。要遵循国际贸易规则,创新对外贸易制度安排;发挥东北地区优势,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引导产业升级;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促进外贸经济协调发展;集合各方力量,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816.
本文在观察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粮食经济基本数据基础上,探讨我国未来粮价短期走势和长期粮食安全问题。得益于市场化取向制度改革和现代农业科技进步,以绝对短缺和匮乏为特征的传统粮食安全问题早已发生实质性改变。受油价上涨刺激生物能源需求、国际小麦价格上涨以及国内粮食供求周期变动等因素影响,我国粮价走势在短中期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如果我国货币供应与总需求增长不至失控,油价上涨导致粮价全面猛涨并把我国通胀率拉高到两位数的可能性比较小。  相似文献   
817.
谢国先 《民族论坛》2012,(18):105-112
马林诺夫斯基研究西太平洋岛民的民族志名作在我国有两个常见译本,即梁永佳、李绍明译《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和张云江译《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这两个译本都基本正确地传达了原著的思想内容,却都存在明显缺陷。《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漏译多,较不重视细节。《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误译更多,译名较乱。学术名著重译应具备必要性和超越性两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18.
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区的内部动力是区域内个体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个体之间的竞争机制,它的外部效应则表现为产学研一体化效应和区域内高科技创业活动,并且以软、硬件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利用2011—2013年全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对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对区域创新的管理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效果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有所差别;高校创新能力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不显著,部分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存在配置失当的问题。因此,引导本地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探索适合本地取得高等教育资源集聚模式,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是今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819.
王亚菲  谢清华 《统计研究》2014,31(11):66-71
本文核算了中国30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998-2011 年的区域内物质消耗(Domestic material consumption,DMC),并利用可扩展的随机环境影响评估(Stochastic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opulation, Affluence, and Technology, STIRPAT)模型考察人口、财富、城镇化、产业结构和技术因素对中国区域资源消耗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DMC 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资源消耗基本成上升趋势;影响资源消耗增加的最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均GDP 和人口,城镇化对区域DMC 的增长贡献相对较小,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可以有效降低资源消耗的增加。  相似文献   
820.
在阐述"5S"管理的来源和含义基础上,介绍了怎样将其应用于高校办公室管理,从而充分发挥高校办公室的功用,有利于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办公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