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6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109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41篇
人口学   38篇
丛书文集   413篇
理论方法论   76篇
综合类   752篇
社会学   92篇
统计学   1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完善人大制度: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应当以改革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突破口,重点释放人大已有的政治功能,使之充分发挥代议与监督的职能。行政体制改革和基层民主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作为政治改革的替代方案,在政治改革没有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这些改革局限是十分明显的。党内民主从策略和性质上讲都不能成为当前政治改革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既是一种明智的战略选择,同时又能够实现以人民民主促进党内民主的目标。人大改革一方面要强化人大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如何监督人大,这是人大改革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2.
二十四史纂修情况、纂修思想,均呈现"凡四变"的阶段性。纂修思想,自"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述往事,思来者",一变而为"续统"、"述德",断代为史;自"为在身之龟镜"再变而为"以史治心"求"至治",记事由"实录直书"转而为"专事褒贬";三变为"辨正统";四变而为"国灭史不灭"。  相似文献   
153.
朱熹与李退溪仁政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仁政说与李退溪的仁政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两人都主张,要实现仁政的王道政治理想,必须要有德才兼备的君主去实施;为了使仁政能顺利实施,必须限制君权。其不同点在于:朱熹仁政说是客观之理所必须,李退溪仁政说是内在本性之必然;朱熹仁政说不无手段之嫌,李退溪仁政说是目的本身。通过对二者异同的比较分析,可以为我们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4.
"斯密难题"与市场运作中的败德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行为的出发点是利己的还是利他的,市场经济的确立使这一斯密难题在我国显性化.市场运作中的败德行为,是由于当今市场运作中的败德成本远远低于败德效益,其内化的收益和外溢的成本,刺激了败德行为的产生.针对败德行为,应把部分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转变道德行为的"亏本"现象,并分清道德建设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155.
中国"三"文化研究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原创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文化,既是一种“数”文化,又是一种“世界观”文化、“方法论”文化,还是一种关于“思维方式”的文化和“价值理念”的文化。本文从事物的空间结构、时间和逻辑顺序、事物的联系和转化等六个方面用十二条原理进行了论证,指出“三”文化是21世纪应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世界观文化。“三”文化是研究事物“第三状态”的文化,这种“第三状态”大致包括“立体状态”、“中间状态”、“中行状态”、“中介状态”、“统一状态”、“发展状态”、“结合状态”、“互动状态”、“和谐状态”与“创生状态”十个方面。与“三”文化相适应的一系列“三”思维方式,将有助于人们在新的世纪里化解各种矛盾、危机,应对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56.
正On May 20,2014,at the Seminar of Influence of Alcohol on Special Groups held in Beijing,Ma Guansheng,Deputy Director of National Institute of Nutrition and Food Safety of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alled  相似文献   
157.
谢维扬 《文史哲》2007,(2):47-54
顾颉刚先生所编《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对于中国近代学术,包括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古史研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历史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古史辨》所从事和倡导的“疑古”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内容,是试图为建立近代意义上的中国古史研究寻求合格的史料学基础。但主要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古史辨”学者们当年对古书成书和流传情况的复杂性尚不能有充分的了解,因而在对古书真伪、成书年代、作者,乃至其中某些特定内容的史料价值以及各宗古书资料之间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中存在着简单化的缺陷。在近年来学者们对中国古史史料学基础问题的研究中,最值得重视的领域之一,是对于新出土文献的研究。在大量新出土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有可能获得某些较之以往更合理的古史史料学概念,建立现代古史史料学概念的整个工作也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8.
组织公正:绩效评估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实施绩效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绩效,但很多绩效评估的结果却降低了员工的绩效,原因在于管理者没有处理好评估的公正性问题。组织中的管理者和员工都看重绩效评估的公正,公正贯穿在绩效评估的所有环节和流程之中,是绩效评估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9.
构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教育管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建社 《探求》2007,(1):35-39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涉及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有政策配套问题、有资金筹措问题、有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问题等等。然而,在这些问题中,教育管理是关键,有效机制是保障,提高农民素质是目标。文章在研究分析国内外农村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从国内现实出发,提出了一套建构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0.
作为道德生活主体的个体,其所特有的一系列规定性即人性是道德主体进行道德选择所依据的内在准绳。人性是自然性与社会历史性的辩证统一。由于对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误解,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人的社会性,忽视人的自然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道德观是一味地强调利他,否定利己。我们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利己价值观存在的必然性,利己心是人求生存的一种本能需求,本身无所谓道德还是不道德,它正确与否的关键在于当个体利己时,如何处理“己”与“他”的关系。善的利己观有两个境界,一是具有广泛性的一般境界—利己不损他;二是具有先进性的较高境界—互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