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6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110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40篇
人口学   38篇
丛书文集   410篇
理论方法论   78篇
综合类   739篇
社会学   92篇
统计学   1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和内容,它既是真理观又是方法论。将其用于对刑事诉讼现象的分析,不难发现,我国长期以来对刑事诉讼规律的认识存在某些误区,导致刑事诉讼制度建设上诸多缺陷。在我国修改《刑事诉讼法》之际,有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对人类社会刑事诉讼规律的认识,在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人类刑事诉讼的文明成果,使我国未来的刑事诉讼制度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在人类立法史上,物权立法可谓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无论是《德国民法典》还是《法国民法典》中的物权制度,都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过程,都是经过许多人的长期努力,在艰难曲折中才制定出来的。我国的物权立法经历了从无到有的曲折过程,它需要丰富的理论基础,适应经济运行环境,注重立法技术。现行物权法是在经历了长期的酝酿,并满足这些条件之后,才得以顺利通过的。  相似文献   
103.
国学辩证     
谢桃坊 《学术界》2007,(6):118-127
近年国学呈现复兴之势,但"国学是什么"仍是最有争议的.从对国学思潮的产生,整理国故的进行,文史研究的开展和考据方法的提倡的考察,可以认为国学是以研究中国古代文献与历史中存在的狭小的疑难的学术问题为对象;这些问题虽然狭小,但只有具备关于中国文化的广博知识并采用传统的考据方法才能解决的.它是一个中国学术综合的涉及哲学、历史、文学、文字、音韵、文献、版本、校勘、训诂的边缘性的学科,它即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文史研究.国学研究与国学基础是两个层面,不能淆混.国学是独立而纯粹的学术,不负担其他政治的、伦理的、社会的,以及普及的任务.国学在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有其重要意义,即"中国学术问题需要由中国人自加论定".  相似文献   
104.
奕訢是近代中国具有卓识远见的政治家,他主张建立一个“和众丰财”、“国足民有”、信守条约,和西方列强和平相处的社会。认为“礼可治国”,“道可治欲”,从人君到普通官吏,只要加强修养,就可以防止官场腐败。为了学赶西方,他力倡“师夷长技”,领导和主持了近30年的洋务新政,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但由于受列强侵略、慈禧太后的排斥打击,以及“夷夏观”和近代民族主义等诸多因素的干扰,他的政治理想最终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5.
村民自治良性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村民,而村民生生不息的环境就是乡土社会。传统的乡土社会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其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差序结构”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这反映在价值标准上就是还没有完成从特殊性标准到普遍性标准的转变,它对村民的思维和行动均产生实质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论实践作为哲学概念的理论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生活实践的态度不同,西方哲学史上出现了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两大传统。马克思哲学属于实践哲学传统。由于理论把握实践的进路不同,出现了理论把握实践的三种范式,即伦理—行为范式、技术—功利范式以及马克思唯物主义所代表的生产—艺术范式。对实践概念的解释贯穿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准确理解实践概念的理论意蕴,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大学生厌学已成为影响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因素,厌学情绪来源于种种复杂原因,绝非学生单方面的逃避。就学校教育而言,应从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改革教学内容方法以及开设学习指导课程等方面入手,从多方共同努力扭转局面。  相似文献   
108.
谢炜  丁宝华 《社会科学》2006,(2):108-112
《公务员法》是我国首部公务员人事管理的综合法律。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到《公务员法》,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路径实现了一个较大的飞跃。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相比, 《公务员法》出现了许多新内容,新内容既包括概念的新内涵和首次纳入法律范畴的新规定,也包括对原条款进行调整的部分。  相似文献   
109.
完善人大制度: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应当以改革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突破口,重点释放人大已有的政治功能,使之充分发挥代议与监督的职能。行政体制改革和基层民主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作为政治改革的替代方案,在政治改革没有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这些改革局限是十分明显的。党内民主从策略和性质上讲都不能成为当前政治改革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既是一种明智的战略选择,同时又能够实现以人民民主促进党内民主的目标。人大改革一方面要强化人大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如何监督人大,这是人大改革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0.
二十四史纂修情况、纂修思想,均呈现"凡四变"的阶段性。纂修思想,自"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述往事,思来者",一变而为"续统"、"述德",断代为史;自"为在身之龟镜"再变而为"以史治心"求"至治",记事由"实录直书"转而为"专事褒贬";三变为"辨正统";四变而为"国灭史不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