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5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85篇
管理学   191篇
民族学   35篇
人口学   42篇
丛书文集   445篇
理论方法论   190篇
综合类   3932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5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274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366篇
  2008年   376篇
  2007年   405篇
  2006年   393篇
  2005年   330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179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21.
严淑华  刘志军 《河北学刊》2003,23(3):195-197
政治文明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要求。政治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又包含着自身的几个子系统。对政治系统进行科学的分析 ,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前提 ,也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针对性 ,提高其实效性。本文将政治系统划分为政治意识系统、政治设施系统和政治行为系统。通过对各子系统的要素结构及其形成和作用的机制、系统间的关系及整体性质的分析 ,逐步探索政治系统运行规律 ,从而对政治文明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422.
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包括GDP统计体系在内的国民收入核算及决定理论和相关的宏观调控理论,而理论基础先后有凯恩斯经济理论,把知识和技术纳入内生变量的新增长理论以及区分发展和增长、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新发展理论。本文借鉴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有益成分,探讨中国一度盛行的“GDP崇拜”或“GDP情结”和科学发展观问题。  相似文献   
423.
424.
经学传统中的解释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光庆 《河北学刊》2004,24(5):24-28
周光庆认为 ,中国经学传统中的解释空间 ,是以意义信仰为最后皈依 ,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目的 ,以立足现实不断开拓为显著特征 ,经过历代哲人学者的努力开拓 ,与封建专制社会相互作用 ,常常是相当宏大的。周裕锴指出 ,乾嘉学派的“语言还原法” ,在重现和复制文本原意、保证理解和解释的客观性方面 ,对中国阐释学的建构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他们提出的“由文字声音训诂而得义理之真” ,标志着中国传统阐释学最终实现了“语言学转向”。严春友则从现象学的视域对中西哲学的两种解释学特征作了分析 ,认为在中国强解释传统依然存在的情形下 ,建立那种旨在解释古代文章的作为一门解释技术的“中国解释学”不仅毫无必要 ,而且也不应该 ,倒是主张“居中”的现象学和现代解释学值得我们去学习 ,它或许可以治疗人们在肯定与否定的两极之间跳跃的毛病。李清良鉴于对中西阐释理论的研究目前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焦点和热点 ,指出中国的阐释学研究如果不是从自己的时代问题出发 ,就不具有充分的合法性 ;从一种不同于西方近代传统的主体性意识角度切入中外阐释理论的研究 ,可能是使中国的阐释学研究获得其合法性的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425.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科学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炎冰  严明 《河北学刊》2004,24(5):40-44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是当下中国学术界的热点话题。“体系派”、“方法派”与“对话派”的诸多努力虽然不无启发性 ,但终因其未能从历史基元和时代本质的双重维度上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呈现及其理论旨趣 ,其成效自然是难尽如人意。由于马克思的纲领是以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为内核 ,以资本主义史前史、现代史的现象学分析为实体 ,以指明社会未来史的必然趋向和可能的革命道路为指归的 ,而我们现时代的矛盾态势则表现为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渗透与潜在性危机、哲学文化多元化态势与整合性趋同、社会主义的现实化差距与终极目标间的悖结 ,所以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必然会化归为三条路径 :直面文本、直面哲学和直面时代  相似文献   
426.
本文从统一战线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客观要求、加强党对统一战线领导的必然要求和不断巩固和发展新世纪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强调要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努力开创新世纪统一战线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27.
闫莉  薛惠锋  陶冶 《河北学刊》2007,27(5):197-199
作为中国工业的核心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分析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条路径:即立法、政策与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428.
李充《论语》注以道家的“自然之性”作为儒家纲常的存在依据 ,但同时极力强调儒家礼教的作用 ,具有向儒学靠拢的学术倾向。这种儒道兼综而侧重儒教的思想性格 ,既与李充个人的人生经历相关 ,亦反映了东晋初期士族文化及玄学思想的变化  相似文献   
429.
晏辉 《河北学刊》2006,26(1):28-34
环境在本质上属于文化的范畴,是由人的对象化活动及其产品所构成的人的生存空间和意义空间。作为过程, 它表现为自然的人化;作为结果,它表现为人化的自然,健康的环境乃是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必须基于价值与文化的维度研究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参照,以他人、社会甚至代际利益作为评价环境的价值尺度,并以追求和谐与幸福为旨归。环境哲学的人文生态学转向乃是人类在解决自然生态的进程中求助于人性化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必然结果,人类正确对待自然的观念方式、政治方式、制度方式和行为方式是解决自然生态的根本出路,也是试图拥有真正人的生活的一种努力。重建人文生态具有双重效应:为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文化基础;为追求人的身心和谐与心灵净化提供现实基础。本文在梳理生态学的人文生态学转向及其限制、环境哲学及其局限的基础上,试图寻找造成环境问题的社会设置基础,主张构建人文生态是解决生态危机从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道路。  相似文献   
430.
从“传统”到“现代”:汉学形态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纯德 《文史哲》2004,(5):118-127
汉学是以中国文化为原料,经过异质文化的智慧加工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它既是外国化了的中国文化,又是中国化了的外国文化。在汉学发展史上,传统汉学(Sinology)和现代汉学(Chinesestudies)是两种汉学形态:传统汉学从18世纪起以法国为中心,崇尚于中国古代文献和文化经典研究,侧重于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语言等人文学科的探讨;而现代汉学则兴显于美国,以现实为中心,以实用为原则,侧重于社会科学研究,包括政治、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军事、教育等一切领域,重视正在演进、发展着的信息资源。以上这两种汉学形态既在演进中不断丰富发展着自己,又在日趋融合中创造着能够融通两种模式的汉学形态,这就是21世纪汉学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