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5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154篇
管理学   258篇
民族学   71篇
人口学   75篇
丛书文集   767篇
理论方法论   265篇
综合类   6490篇
社会学   60篇
统计学   8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377篇
  2012年   379篇
  2011年   554篇
  2010年   527篇
  2009年   559篇
  2008年   571篇
  2007年   594篇
  2006年   573篇
  2005年   528篇
  2004年   417篇
  2003年   376篇
  2002年   495篇
  2001年   418篇
  2000年   247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首先比较了三种目前主流的共跳检验方法:基于LM检验的共跳检验、BLT共跳检验和FHLL共跳检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在识别共跳数量上差距明显,但三者结果的重合部分基本属于市场暴涨暴跌行情,说明共跳识别对市场剧烈波动的聚集性较为敏感。基于跳跃、共跳存在的聚集性问题,本文将Hawkes过程引入跳跃和共跳的研究,构建了基于Hawkes过程的因子模型,结果显示,基于Hawkes因子模型的MJ统计量、CJ统计量和实证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好,表明因子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跳跃和共跳的聚集性。  相似文献   
92.
在出口集装箱堆场的实际作业过程中,倒箱是制约场桥作业效率的瓶颈之一。为提高出口箱堆场的作业效能,减少船舶装船作业时间,采用实时预倒来降低倒箱的影响,研究出口箱堆场多场桥调度优化问题。考虑待提箱作业次序固定、场桥间保持安全距离及不可跨越的现实约束,兼顾内集卡的等待上限,侧重场桥作业过程中的实时预倒箱,构建了以带惩罚因子的内集卡总等待时间最少为目标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基于问题自身的特点设计了混合和声模拟退火算法,得出了各场桥的行走路径与实时预倒箱方案。在算例实验中,通过与不考虑实时预倒箱的方案、FCFS方案以及下界进行对比,验证了考虑实时预倒箱的场桥调度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为集装箱码头出口箱堆场的场桥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以往的救灾实践对建立国家血液战略储备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国家血液战略储备库的建设问题亟待解决。由于血液产品特性以及应急血液保障特性的存在,使得国家血液战略储备库的选址决策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本文将问题定位为选址-库存问题。首先,以应急条件下血液保障及时度最高为目标,构建了一个不确定环境下考虑多情景、多血型、多阶段、带提前期、有容量限制、日常随机需求、有预算约束及协同定位的国家血液战略储备库选址-库存模型。同时,为了规避应急条件下的不确定风险,进一步构建了国家血液战略储备库选址-库存问题的随机p-鲁棒优化模型。该模型为离散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难以快速精确求解。故基于模型性质,设计了相应的遗传算法。最后,设计了两组算例验证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其中,第1组算例基于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级血液中心与省级行政区的数据,并根据不同预算值给出6个算例,得到了国家血液战略储备库的选址-库存决策方案。第2组算例为6个不同规模的模拟算例,用来测试不同规模下的算法性能。算例结果表明:遗传算法的性能更好;鲁棒解与确定性模型最优值相差不大(最大差距≤1.08%),可降低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实践中,可对本文所建模型稍作改进,应用于具有类似特征的易腐品(药品、粮食等)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库存决策。  相似文献   
94.
债务作为重要的公司治理手段,可以降低企业、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委托代理成本,提高员工劳动生产率.同时,债务水平上升将提高企业破产风险,对企业和员工的人力资本投入与员工劳动生产率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以我国1999年一2014年工业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不同佑计方法的实证结果均表明企业的债务水平越高,员工劳动生产率越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财务困境加剧了债务对员工劳动生产率的不利影响;债务对员工劳动生产率的负作用在人力资本依赖度高的公司以及在外部就业环境好的地区更加显著.对于债务与员工劳动生产率作用的中介效应分析与分位数回归结果也说明债务上升可能导致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下降,对员工劳动生产率产生不利影响.研究为我国“去杠杆”经济政策提供了微观企业层面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5.
郑振龙  秦明 《管理科学》2018,31(6):58-73
  上证50ETF期权上市至今,中国期权市场表现出很多与美国市场显著不同的特征,由此引申出关于美国的经验是否适用于中国、中国期权市场定价是否有效的争论。         基于2015年4月16日至2017年12月29日的中国上证50ETF期权数据和美国S&P500期权数据,以股指收益率与波动率的相关系数以及股指收益率的历史分布为工具,从整体特征和横截面特征两个维度,研究隐含波动率与实际波动率的理论关系;以使用期权市场数据计算得到的隐含波动率数据、波动率微笑和实际波动率数据、0Delta组合的超额收益为工具,研究隐含波动率与实际波动率的实际关系;针对上述理论关系和实际关系进行中美比较。由于理论关系研究中未使用期权数据,因此通过比较上述两个维度下的理论关系与实际关系的差异,可以对中国期权市场的绝对定价效率和相对定价效率进行探究。         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体特征上,美国期权市场中隐含波动率与实际波动率的理论关系与实际关系相符,美国期权市场在绝对定价效率维度上有效;中国市场,尤其是牛市样本中,隐含波动率与实际波动率的理论关系与实际关系不相符,中国期权市场在绝对定价效率维度上被高估。在横截面特征上,美国期权市场中隐含波动率与实际波动率的理论关系与实际关系相符,美国期权市场在相对定价效率维度上有效;中国市场,尤其是牛市样本中,隐含波动率与实际波动率的理论关系与实际关系不相符,中国期权市场在相对定价效率维度上无效,低行权价的期权被低估、高行权价的期权被高估。在上述两个特征的研究中,相应构造的0Delta组合(策略)同样支持上述结论。         通过中美两国隐含波动率与实际波动率的理论关系与实际关系的研究,发现中美两国的市场状况存在差异,在中国期权市场上的研究和交易不能简单照搬美国经验,要仔细研究和利用中国市场的当前特征。监管层也应完善中国股票和期权市场制度,降低期权交易成本,实行股票现货交易(t+0)制度,完善股票现货做空机制,以使套利机制可以正常发挥作用,改善当前上证50ETF期权市场被高估的现象,使期权的保险功能正常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前有许多研究将两阶段DEA模型应用到科技创新活动当中,一般将创新活动分为研发和转化两个阶段,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转移转化方式下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以获得更多的详细信息,本文拓展了传统的两阶段DEA模型,考虑了嵌套并联结构的两阶段网络DEA模型,将科技创新活动分为科技成果研发阶段和科技成果转化阶段,并将科技成果转化阶段分为内部转化和外部转化两个并联子系统。本文选取14家中科院院属单位作为被评价对象,应用加权加法分解方法计算整体效率和各阶段子效率。通过将本文模型与传统两阶段模型进行对比发现,传统模型会低估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结果表明:整体科技创新效率均值偏低,科技成果研发效率均值高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均值,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科技成果转化阶段中内部转化效率普遍较高但是外部转化效率普遍较低,较低的外部转化效率是导致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最后,本文将所有被评价单位分为四类机构,分析提高科技创新效率的实现路径,可以通过重点突破模式和渐进突破模式来实现整体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7.
近年来,中国企业部门债务风险不断暴露,其是否会引发系统性信用危机正成为焦点。本文着眼于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累积与暴露背后的宏观经济现实,在简约模型中引入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将经济冲击区分为总供给冲击、总需求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以此研究各宏观经济因子对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溢价期限结构的影响特征,从而揭示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定价的宏观经济机理。本文发现,正向的总供给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有助于降低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溢价,但正向的总需求冲击则会推高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溢价,自2011年以来持续处于高位水平的信用风险溢价的主要根源正是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所带来的扩张性总需求,因此欲从根本上降低中国企业部门信用风险水平,应紧缩社会总需求,并通过制度改革和结构调整,改善社会总供给。  相似文献   
98.
基于虚拟变量Markov机制转换模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商品指数-标普高盛商品指数(S&P GSCI)及道琼斯大宗商品指数(DJCI)为研究对象,探寻大宗商品指数收益率机制转换出现的规律与诱因.实证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大宗商品指数收益率波动性呈现出的“中-高-中高-低-中”的阶段性变化,在阶段变换的拐点处商品指数呈现出具有转折意义的“V”形走势;金融危机前后的流动性冲击改变机制转化的概率.研究结果可以为预测大宗商品市场走势及阶段性转折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We consider a dynamic pricing problem that involves selling a given inventory of a single product over a short, two‐period selling season. There is insufficient time to replenish inventory during this season, hence sales are made entirely from inventory. The demand for the product is a stochastic, nonincreasing function of price. We assume interval uncertainty for demand, that is, knowledge of upper and lower bounds but not a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with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periods. We minimize the maximum total regret over the two periods that results from the pricing decisions. We consider a dynamic model where the decision maker chooses the price for each period contingent on the remaining inventor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eriod, and a static model where the decision maker chooses the prices for both period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period. Both models can be solved by a polynomial time algorithm that solves systems of linear inequalities. Our computational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prices generated by both our models are insensitive to errors in estimating the demand intervals. Our dynamic model outperforms our static model and two classical approaches that do not use demand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when evaluated by maximum regret, average relative regret, variability, and risk measures. Further, our dynamic model generates a total expected revenue which closely approximates that of a maximum expected revenue approach which requires demand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相似文献   
100.
We consider supplier‐facilitated transshipments for achieving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in a single supplier, multi‐retailer 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non‐cooperative retailers. The previous transshipment literature has focused on coordination through retailer‐negotiated transshipments and thus does not consider the supplier's decision‐making. In contrast, in this study, we assume the supplier is an active participant in the system and we seek to understand how the supplier can facilit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ordinating transshipments. We study a two‐period model with wholesale orders at the start of the first period and preventive transshipments performed at the start of the second period. Inspired by a supplier‐facilitated transshipment scheme observed in practice, we assume the supplier implements transshipments through a bi‐directional adjustment contract. Under this contract, each retailer can either buy additional inventory from, or sell back excess inventory to, the supplier. We show that coordination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carefully designed contracts with state‐dependent adjustment prices and a wholesale price menu.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supplier's role in facilitating coordinating transshipments is critical. In addition, we us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ordinating contract form to derive some simpler and easier‐to‐implement heuristic contracts. We use a numerical study to demonstrate the value, to the supplier, of using the coordinating adjustment and wholesale prices, and to evaluate the heuristics’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