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96篇 |
免费 | 148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76篇 |
劳动科学 | 4篇 |
民族学 | 38篇 |
人口学 | 40篇 |
丛书文集 | 459篇 |
理论方法论 | 115篇 |
综合类 | 2161篇 |
社会学 | 72篇 |
统计学 | 11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58篇 |
2021年 | 71篇 |
2020年 | 49篇 |
2019年 | 38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63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94篇 |
2014年 | 150篇 |
2013年 | 177篇 |
2012年 | 168篇 |
2011年 | 224篇 |
2010年 | 220篇 |
2009年 | 248篇 |
2008年 | 244篇 |
2007年 | 246篇 |
2006年 | 244篇 |
2005年 | 194篇 |
2004年 | 134篇 |
2003年 | 92篇 |
2002年 | 95篇 |
2001年 | 88篇 |
2000年 | 57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陶勃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3)
本文阐述了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制定和实现21世纪人口与计划生育战略任务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2.
基于某些人格成分在压力应对过程中的中介调节作用的基本观点,提出压力应对人格概念.它具有衡量或促进身心健康特点,也具有在压力刺激下被激发、被考验或被摧毁的特点.基于压力应对过程的分析表明,压力应对人格结构由自我效能、控制感、乐观倾向、自我控制、自我弹性、挑战、承诺等七种核心成分构成.压力应对人格主要从心理生理机制和行为机制两个层面发挥健康功能.未来的研究也需要从压力应对人格的结构和功能两方面获得进一步的突破. 相似文献
33.
郭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面对多层次银行体系的逐步建立,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有效补充,要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一部分城商行可以选择规模成长模式和借势成长模式,绝大部分城商行还是要选择差异化成长模式.在确定了差异化成长模式初始条件后,城商行应从业务领域、经营地域等方面实现特色经营发展. 相似文献
34.
作为特定历史语境的产物,《沉重的翅膀》、《白鹿原》两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修订版"的生成,同时包含了政治性修订与非政治性修订两个层面,需要从"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两种视角进行解读。首先,通过版本比较与校勘的实证分析,可以揭示它们在"思想越界"情形下如何修订,以及修订留下的无法弥合的内在裂隙。其次,借鉴李奇的话语结构理论和布迪厄的话语场理论,从版本修订与当代文学场域存在的"互文关系",可以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分析它与主流文学话语规范/妥协之间的复杂关联,进而对主流文学话语所在的"后三十年"当代文学的空间场域迁移做一番整体的扫描。 相似文献
35.
张涛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1):82-85
运用模糊美学理论,通过实地考察,对三河古镇模糊美的主要类型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三河古镇旅游开发建议。认为应保护原有模糊美,塑造住宿和餐饮设施的模糊美,策划具有模糊美的旅游体验项目,设计特色旅游纪念品,向旅游者传播、解读模糊美。旨在促使三河古镇发展成为具有更高审美价值的旅游目的地,亦供环巢湖地区其他古镇参考。 相似文献
36.
张涛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河北省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基层建设年活动”,已经基本结束,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在整个活动行将结束之际,通过什么方式巩固已有的成绩,进一步健全基层工作的长效机制成为了此次活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7.
当代行草书创作,"尚意"、"尚情"者众,形成主流态势,标志着当下行草书创作成就。李世俊即是当代行草书创作阵营中风格独特的中青年书法家。言其风格独特,基于如下理由。人文情怀:宁和淡泊。世俊兄的人文情怀、生命状态虽不敢言比肩宋、元、明、清文人士大夫,却也充盈着一种清丽之古风:温文尔雅,谦谦君子。试图在体验一种不执著的生活,享受放下的快乐、放下的智慧。世俊兄很懂得生活与艺术的智慧,对待生活,看重在挂 相似文献
38.
39.
40.
本文以对孟德斯鸠思想的社会学诠释为出发点,重返《论法的精神》,借此澄清从现代政治科学到社会学的学科转换。一方面,孟德斯鸠借助对法的重新定义,将政治科学的视野拓宽到政府之下的社会,从而推动了从政治科学到社会学的过渡;另一方面,通过澄清政府的原则与民族的一般精神、风俗和礼仪的关系指出,在孟德斯鸠那里,政治并不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或附属领域,而是从政治视角出发来看的整个社会,甚至还超出了社会。借此,我们希望突破当前社会学重视社会,轻视政治的学科思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