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16篇
  免费   704篇
  国内免费   126篇
管理学   970篇
劳动科学   42篇
民族学   530篇
人才学   26篇
人口学   305篇
丛书文集   5225篇
理论方法论   856篇
综合类   9432篇
社会学   906篇
统计学   125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292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251篇
  2017年   413篇
  2016年   296篇
  2015年   571篇
  2014年   654篇
  2013年   962篇
  2012年   1002篇
  2011年   1353篇
  2010年   1452篇
  2009年   1499篇
  2008年   1336篇
  2007年   1504篇
  2006年   1570篇
  2005年   1243篇
  2004年   715篇
  2003年   589篇
  2002年   757篇
  2001年   603篇
  2000年   370篇
  1999年   259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0 毫秒
971.
帝俄时期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国在莫斯科国家时期不存在等级 ,1 649年法典是俄国等级制度发展的分界线 ,1 8世纪末俄国等级制度基本形成。 1 9世纪 60年代改革后 ,逐渐失去特权的各个等级在法律上相互接近 ,并向阶级和职业集团演化 ,但到 1 91 7年前 ,等级尚未彻底变成阶级。在整个帝俄时期人口的社会结构变化异常缓慢 ,除城市等级外 ,其他主要等级的绝对人数增长而相对人数下降。 1 861年前等级间的社会流动规模不大 ,每代人中约有 1 /1 0的人参加社会流动 ,农民和僧侣是其他等级队伍获得补充的源泉  相似文献   
972.
国际犯罪刑事责任再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国际刑法领域 ,刑事责任仍是研究和解决的核心 ,只不过其涉及的问题更复杂 ,认识上的分歧更多。对国际犯罪刑事责任概念的理解应站在国际刑法“两重性”的基点上 ,既体现刑事责任的基本特征 ,又突出国际性特点。国际犯罪刑事责任的范围 ,是国际刑法研究中必须解决的理论前提 ,而国际犯罪刑事责任范围的确定 ,取决于国际犯罪的范围和国际犯罪刑事责任承担者的范围。国际犯罪刑事责任的实现是研究国际犯罪刑事责任的归宿 ,而追究国际犯罪刑事责任的管辖权限、启动程序和实现方式都有不同于一般刑事责任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73.
张磊 《学术研究》2001,(4):99-104
本文作者认为,孙中山对未来国家与社会的趋势和模式所持的文化取向是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以革命实践的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从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先进的思想,熔铸拯救和发展中国的理论和纲领.他的这种文化取向是一贯的,是近代中国的优秀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974.
从汉昭帝刘弗陵即位 (前 86)到西汉末的约一个世纪 ,是西汉政治和经学发展的一个相对独立时期。就政局而言 ,外戚与中宦交替专权 ,君权旁落 ,政局多变。与汉武帝时期的皇权极盛、高度集权很不相同。就经学而言 ,重用儒士 ,广建学校 ,盛行以灾异论政 ,并出现了政治与儒学合一的现象。儒学和儒生的地位空前提高 ,这与汉武帝时期儒学仅用于“润饰吏事”、儒生往往被“俳优蓄之”也有极大差别。但是 ,经学地位的提高和空前发展并未给经学和儒生带来多少好运 ,诡谲多变的政局不仅使经学盛极而衰 ,也导致了士人的坎坷与分流。很多士人与政治渐渐疏离 ,尽管表现方式各有不同 ,但总体上呈现出一股道家思想回归的潮流  相似文献   
975.
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天人统一观 ,尊重生命 ,兼爱万物是这一伦理思想的主题。寡欲节用是中国古代珍惜自然资源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就已形成了渗透环境伦理意识的政法理念。不同于西方传统伦理学所奉行的人类中心主义 ,中国先哲主张保持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是保证和维护中华民族几千年生存繁衍和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对现代环境伦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理论借鉴价值。在当前现代化建设中 ,有分析地借鉴我国古代的环境伦理思想 ,对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伦理学 ,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76.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unobserved heterogeneity in the context of the linear transformation model for censored survival data in the clinical trials setting. The unobserved heterogeneity is represented by a frailty term, with unknown distribution, in the linear transformation model. The bias of the estimate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no unobserved heterogeneity when it truly is present is obtained. We also derive the asymptotic relative efficiency of the estimate of treatment effect under the incorrect assumption of no unobserved heterogeneity. Additionally we investigate the loss of power for clinical trials that are designed assuming the model without frailty when, in fact, the model with frailty is true. Numerical studies under a proportional odds model show that the loss of efficiency and the loss of power can be substantial when the heterogeneity, as embodied by a frailty, is ignored. An erratum to this article can be found at  相似文献   
977.
辽代燕云地区佛教文化探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代燕云地区崇佛信教者不分民族(汉、契丹均有)、不分阶层(贵族、平民均有)、不分性别(有男也有女),呈现出普及性和大众化的趋势;广大僧俗信徒组邑社、建寺庙塔幢、刻经讲经,佛事活动呈现多样性和繁复化倾向;佛教流派以密宗为主,并吸纳其他宗派教义“有用”成分及契丹原始萨满教中与密宗教义相类部分,同时杂采西域和中原佛教,文化内涵呈现兼容性和地域化特征。辽代燕云地区佛教文化之所以出现繁盛景象,尽管成因错综复杂,但却有它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主要与唐及五代两次灭佛、契丹皇帝支持、社会民众需求及经济利益驱动有关。  相似文献   
978.
当前我国的融资收缩及应对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融资是现代经济运转的必要条件。近年来 ,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融资收缩。这是生产能力阶段性过剩和微观机制变化的综合反映 ,主流是健康的 ,但也有负面影响。自 1998年以来我国出台的多项政策措施具有明显的克服融资收缩负面效应的特点 ,效果是好的。未来一些年份 ,我们应围绕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双转变”安排宏观经济调控 ,既保证经济的较快增长 ,又不能失之过松。从短期考虑 ,一要保持较大的国债发行力度 ,二要处理好防范金融风险和增加贷款的关系 ;从长期考虑 ,则应顺应形势发展 ,搞好财政、金融改革 ,积极发展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979.
李占宏 《阴山学刊》2001,16(5):23-25
本文通过对人类影响景观发育的思想、行为、方法和影响结果的分析,在理论上论证了人类对景观发育影响的显著性,引申到按照人类对景观影响的结果--景观变化梯度过于剧烈的话,景观系统将走向崩溃,进而提出人类对景观发育控制理念构建人-地协调的景观系统.  相似文献   
980.
在市场经济和文化多元的背景下 ,副刊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新面貌 ,副刊的多样化成为一种趋势。副刊的类型、可读性和功能等相关的问题 ,需要报纸编辑和理论工作者关注、探讨 ,以使报纸这种传统的大众媒介保持生机和活力 ,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