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22篇
  免费   864篇
  国内免费   221篇
管理学   1210篇
劳动科学   45篇
民族学   576篇
人才学   25篇
人口学   379篇
丛书文集   5783篇
理论方法论   1007篇
综合类   12147篇
社会学   1021篇
统计学   131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347篇
  2021年   405篇
  2020年   333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317篇
  2017年   480篇
  2016年   387篇
  2015年   700篇
  2014年   890篇
  2013年   1150篇
  2012年   1267篇
  2011年   1629篇
  2010年   1705篇
  2009年   1828篇
  2008年   1664篇
  2007年   1767篇
  2006年   1829篇
  2005年   1419篇
  2004年   847篇
  2003年   733篇
  2002年   894篇
  2001年   742篇
  2000年   465篇
  1999年   287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74篇
  1996年   179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景军  张晓虎  张磊 《社会科学》2012,(10):60-69
以风险行为定义的艾滋病高危人群概念在引入中国后发生了质变,最明显的例证是原本不属于高危人群的长途卡车司机竟也被纳入哨点监测系统,这本身是一个错误假设引发的错误判断。作为当代医学社会学关键性概念之一,"生物权力"系指政府机构利用法规和行政手段在公共健康问题上对普通公民的管理、控制、支配以及规训,它会以维护公众利益为理由侵入到私人生活最隐秘的空间。鉴于中国的长卡司机在严格意义上不属于高危人群,要求这一人群在常规体检期间接受艾滋病监测的做法涉及到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的紧张问题,同时凸显着医学知识的建构和卫生机构的政策倡导对生物权力的左右。  相似文献   
932.
张卫国 《学术月刊》2012,(12):77-82
语言经济学将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存在着语言变量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还没有被很好地解答,在其研究范畴、对象和方法等问题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疑问和混乱。对相关问题的讨论,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把握语言经济学实质,促进中国语言经济学研究向纵深发展。语言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包括:(1)语言成为经济学的研究话题,主要在于语言自身的经济属性,即语言(技能)是一种人力资本,(官方)语言是一种公共产品,(社会)语言是一种社会制度;(2)要区别"经济"和"经济学"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经济学是"‘语言’的‘经济学’"与"‘语言经济’的‘学’"两者的总和;(3)语言经济学研究要注重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在语言及相关问题上的运用,而非停留在概念的使用上,在方法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语言规划的经济学分析,并不是要取代传统的语言规划研究,而是作为语言规划研究的一个有力补充;(5)语言产业是文化产业的基础组成部分,与教育产业也存在着交集,在语言产业对经济贡献度的具体度量上,不能拘泥于单一指标,要多方面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933.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上世纪在城市社会中所存在的"单位化"现象,在当前时期看来逐步退去其自身的晕轮。但是与此同时,在集体化程度较高、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村庄,这种"单位化"现象却在悄然出现。由此形成了"单位化"在城市与农村之中截然不同的发展逻辑,这种行动路径的改变主要源于"单位化"实践场域的转变,由城市转变为农村的实践。在"新集体化"的村庄,其"单位化"延续着城市传统"单位化"的特征,但同时又受着乡土社会的影响,展现出了自身新的活力与特征,从而形成了更富有农村特色的"单位化"。这种改变不仅是在形式上转变,同时也在内容、功能性、行动逻辑上发生了新的转向。  相似文献   
934.
张燕京 《学术研究》2012,(9):19-24,31,159
达米特区分了演绎辩护问题的三个层次:演绎论证的句法有效性的辩护、演绎逻辑系统的正确性的辩护以及演绎推论如何可能的辩护。第一层次的演绎辩护不存在问题。就第二层次的辩护而言,分子论语言观是其语言哲学前提,从基于分子论语言观的意义理论出发,借助于可靠性或完全性的语义学证明,可以构造一个演绎逻辑系统的正确性的辩护。第三层次的演绎辩护问题主要是演绎推论的有用性的辩护,它要求以承认真与真的认识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间隙的意义理论为基础。彻底的实在论的意义理论所允许的这种间隙过大,难以说明语言理解和语言学习;而彻底的观念论意义理论所允许的这种间隙又过小。达米特认为,解决第三层次演绎辩护问题所需的意义理论,就真与真的认识的间隙而言,它应比彻底的实在论的意义理论小,而应比彻底的观念论的意义理论大。达米特的演绎辩护思想揭示出意义理论对于现代逻辑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35.
张颢瀚  张超 《学术研究》2012,(11):84-90,159,160
地理区位差异引发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异,并决定了城市功能差异性和互补性,而地理区位差异的有限性决定了城市竞争关系的存在,互补与竞争的空间作用构建了大都市圈内既相对稳定又动态优化的层级结构体系,推动大都市圈成长。区域交通格局优化则进一步促进市场潜力扩大和城市功能转型升级,后者又进一步强化大都市圈的空间集聚、成长动力和空间结构优化,提高整体发展的能力和效率。因此,大都市圈成长动力主要包括区位动力、结构动力和市场动力。  相似文献   
936.
在海德格尔的全部学术思想发展进程中,始终同步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思之道路和双重思想构境——"克服形而上学"的争执性思想场域和"绝弃存在"的本有诗性之思境。克服形而上学,就是在重返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开启的第一开端中,超越性地让存在者归基,即重新扎根于作为其真实根据的存在。"绝弃存在"这条全新道路的基石却是被打上叉的存在,即"存有"(Seyn)历史之思,在这条没有了理性炫目之光的幽暗小径上,打开一切存在的涌现和用在性将为存在之弃让所替代,解蔽之真理性认知和逻各斯之主导性追问生成的抽象聚集,将为存有的基础性追问中的真理本现和归隐所取代。在海德格尔的思想发展中,根本不存在断裂式的思想转向,只有一个海德格尔!只是这个海德格尔在对希腊原初本原之境的双重返回中,同时置身于"第一开端"的形而上学之路解构之战和在"另一开端"的本有之思中的道说本现之中。应该说,海德格尔在两个思想构境层中的辛苦努力都是一贯到底的。  相似文献   
937.
要素分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勇  戴翔  张二震 《江海学刊》2012,(4):88-96,238
当代国际分工正从产品分工向要素分工发展,这种分工的边界是生产要素,是价值链上具有劳动要素密集、资本要素密集、技术要素密集或其他要素密集性质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分工。要素分工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和贸易活动的必然结果,其实质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资源整合。在要素分工条件下,各国的优势更多地体现为价值链上某一特定环节上的优势,国际分工利益不再取决于进口什么、出口什么,而是取决于以什么样的要素参与什么层次的国际分工,对整个价值链的控制能力有多少。中国应努力培育高级生产要素,提升企业整合各类先进要素进行创新活动和全球化经营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38.
王毅 《南京社会科学》2012,(10):142-149
今日的文化研究不再象伯明翰当年那样在各个学科边缘打游击战,它通过在各学科的大肆收编与整合,形成强大阵容,成为一个凌驾于各学科之上的"超级学科"。如何为文化研究瘦身成为当今研究热点。本文探讨关于亚州经验与亚州文化研究范式建构为文化研究"瘦身"的意义,以及亚州文化研究这一领域面临的身份认同,他者与意识形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39.
张立冬  刘远 《南京社会科学》2012,(9):144-149,156
利用1989-2009年间CHNS调查数据,对江苏省居民个人的收入流动性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发现:(1)尽管在1997-2000年间居民个人收入流动性略有上升,但是整体上考察期内江苏省居民个人的收入流动性呈现出不断下降且趋于稳定的趋势特征;(2)中间阶层的居民较最穷和最富两个收入阶层具有更高的收入流动性;(3)农村居民个人收入流动性始终大于同时段城镇居民个人收入流动性;(4)1993年以后收入流动性不利于江苏省居民个人收入地位的改善,收入顶层居民的收入地位固定化趋势较为明显,同时江苏省尚未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中等收入阶层.最后,本文指出江苏省应将提高居民收入流动性和培育中等收入阶层作为政策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40.
本文从世界新文化产业分工理论和"城市文化资本"理论的双重视角出发,首次提出了本土化特色文化城市理论的结构框架、研究与建构入径、新的理论内核,特别是在总结、研究、比较国内外特色文化城市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前提下,提出了中国本土化的特色文化城市的核心价值论、"双核理论"和特色文化城市的理论研究与建构操作的整体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