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3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44篇
管理学   170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85篇
人口学   80篇
丛书文集   815篇
理论方法论   181篇
综合类   1980篇
社会学   173篇
统计学   19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有效的政策执行手段对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意义重大。通常使用的政策执行手段有五种,政策执行手段具有某些作用特性。选择、确定合适的政策手段,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我国公共政策执行手段选择、确定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12.
冯金忠 《河北学刊》2005,25(5):97-99
朱雷通过回顾唐长孺领导敦煌吐鲁番文书整理出版的整个过程,介绍了古代文献资料整理的特点和规律。张国刚认为,在中国20世纪学术发展的宏观走向上,出现了一个从否定传统到呼唤回归本土化的历史演变过程,而在这一变化过程中,陈寅恪、唐长孺、胡如雷都做出了各自的探索。冻国栋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探讨了唐长孺在中古史研究方面的取得的突出成就,对唐长孺的治学理路和特点作出了准确概括。宁志新和黄正建侧重分析了胡如雷在历史研究中所运用的阶级与阶层分析方法,并对这一治学方法做出了客观和科学的评价。孙继民在20世纪学术史的背景下,从20 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分析和确认了陈寅恪、唐长孺、胡如雷史学研究成就和他们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认为陈寅恪的特点是承旧启新,文化史观中国化;唐长孺是转旧趋新,唯物史观学术化;胡如雷是弃旧开新,古史形态理论化。  相似文献   
113.
继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之后,在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研究过程中出现了"认知转向".奎因的"认识论的自然化"是这个转向的开始,而认知哲学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则是这个转向的基本目标.因此,从语言转向到认知转向,是哲学认识论的形而上研究向科学化研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4.
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及缘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用理性的僭妄和非理性思潮的泛起,造成当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一定程度上的空心化和边缘化。具体而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的生成,是感性实证认知方式、市场经济负面影响、西方社会思潮误导、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机制滞后等原因所致。以政治意识形态功能为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兼具人文精神批判与重建的文化启蒙向度。  相似文献   
115.
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是必然的,但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因此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资金瓶颈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16.
论一分为三的认识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分为三是辩证法规律的一种形象表述,这种表达方式是现时代的辩证法的本体论和方法论发展的结果,三分所要体现的是规律的动态展现过程,事物的整体动态的发展观,是对事物的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的克服.一分为三体现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心理等的和谐,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走向的是一种共存,文明的发展是一种共存;对于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接近的过程,而对于事理的分析是要回到事理本身的,一分为三的规律普遍地体现在它的现象的逻辑、理性的逻辑和实践的逻辑之中.  相似文献   
117.
上海银行公会与近代中国银行信用制度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成林 《浙江学刊》2007,3(4):59-65
抗战前,上海银行公会十分重视银行信用制度的建设,不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会员银行稳健经营,增强会员银行的信用意识,而且创建了一系列信用机构和信用工具,并在同业之间构建了一个信任与合作的平台,有力地提升了华商银行业的竞争力,对促进近代中国社会信用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8.
袁征 《云梦学刊》2002,23(1):77-79
梅山位于湖南省中部。梅山教是广泛流传于梅山地区的一种古老的宗教 ,亦即巫教。梅山教对梅山民歌的影响是巨大的 ,主要表现在形式、内容与对其他民歌的渗透等三个方面 ,这使梅山民歌呈现出浓厚的巫文化特征 ,也使以梅山民歌为主要内容的梅山文化成为南楚巫文化的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119.
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所蕴含的真理力量、信仰伟力、实践精神、人民情怀等为时代新人培养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时代新人培养,就要发挥学校主阵地、社会大课堂、融媒体大氛围、党史学习新契机、红色基因好传统的协同作用,增强实践自觉;教育引导青年筑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理想和为人民幸福而永久奋斗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20.
本文结合细读文本,从社会因素与盖茨比的幻想和个人努力三个方面阐释导致盖茨比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