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16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55篇
统计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作为回族民间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爱情叙事诗,由于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长期的传播中赢得了回族及周边各族人民的喜爱。同时,它又以粗犷、直率、沉郁的语言抒发了一种悲壮的感情,令人回味无穷。文章欲以在西北农村广泛传唱的“花儿”体叙事长诗《马五哥与尕豆妹》为例,试图利用社会人类学的功能理论来尝试性的分析回族爱情叙事诗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2.
情感教育不但影响学生今天的学习态度,还影响学生今后的人生观,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历史教师可通过营造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置历史情境和揭示历史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及优秀的个性品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从而使学生的人格、人性和文化素质得到完善与升华,使之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近代汉语经典文献中收集、整理、归纳出零数、整数、序数、虚数、约数、分数、倍数、问数等数词表示法,并比照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数词表示方法,从中发现近代汉语在汉语史上“桥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讲究"师道尊严"一直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耀眼的一个亮点.然而,对于现代教育而言,一味强调和遵循的"师道尊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文章反思"师道尊严"的历史传统,着眼"师道尊严"的现实影响,努力探讨与高校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内容以及创建的途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诗经·秦风·蒹葭>有叠句:"遡洄从之,……;遡游从之,……".其中"遡洄"、"遡游"何义?二者的区别何在?自古以来,训释家大同而不确诂,小异而见矛盾.本文认为,"遡"当训本词本义:趋向、朝向."洄",逆流而上;"游",顺流而下."遡洄":指诗人朝着逆流而上的方向走去."遡游",指诗人朝着顺流而下的方向走去.  相似文献   
1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在共产国际“左”倾理论的指导下 ,中共先后出现了三次“左”倾关门主义错误。依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 ,国民党不仅是一个政党 ,而且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而共产国际视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党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从而割裂了国民党与资产阶级间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必然在认识上出现一误区 ,即将大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混为一谈。一旦大资产阶级叛变革命 ,共产国际便视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破坏统一战线 ,从而打击它们。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京郊乡镇企业产权多元化格局 ,并指出产权多元化后所存在的问题 ,针对存在问题 ,提出建立有效的集体资产运营机制、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网络对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利与害的问题 ,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从大学生网络活动、高校网络建设的角度 ,对如何切实、有效地趋利避害 ,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及业余娱乐活动中的积极健康的作用 ,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阵地 ,作进一步探索 ,提出了四条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关于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目前该地区研究生教育存在着学位授权单位和授权点少 ,分布不均匀 ,发展不平衡 ,教育质量不高 ,导师队伍较弱 ,经费投入不足等现状 ;为此应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和发展的超前性、区域协调性 ,完善教育法规、依法治教 ,提高研究生质量的发展方针 ;应把调整学科结构、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 ,建设现代化研究生培养基地和重点学科 ,提高师资水平作为发展目标 ,可采取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高校办学自主权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教育投入 ,培养基地和导师队伍建设 ,东西部高校合作等方面采取积极策略。  相似文献   
20.
扬州传统文化,虽历经劫难而不衰,能兼收并蓄而博大.构建今日之扬州文化,再创扬州文化之辉煌,必须总结历史经验,坚持经济、文化协同发展的方针,从而将扬州建设成为"文化大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