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社会学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福尔摩斯探案集》向来为中外读者所喜爱。福氏断案时逻辑严密的“曲线思维”,反映了此君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凡事皆须多问几个‘为什么’”的真谛。中国宋朝的包拯,在“陈州放粮”、“智审一文钱”等公案中,秉公坚持原则时是“直”的,察看“蛛丝马迹”推断事理时是……  相似文献   
2.
赵之 《公共关系》2001,(10):65-65
领袖人物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运用韬略解决政治、军事、经济问题的同时,其诗词修养,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高超的工作艺术。  相似文献   
3.
提出这个问题,皆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买方市场"。"重要的不在于一般地经营什么,而是如何精营",这是一个十分复杂、宏大的问题。据有关方面的追踪报道,意大利的hzza(汉译为"比萨饼")公司现在拥有13000多家比萨饼连锁店,在过去的六年中,这条"链子"以每年1500家分店的速度突飞猛进。该公司的营销之道确实'嗡"到了家,他们不是一般化、单一化地推销自家产品,而是按不同的地区推出不同风味的比萨饼,比如德国人最喜欢色拉生洋葱比萨饼;葡萄牙人爱吃海鲜昔比萨饼;印尼人则喜欢沙司比萨饼;香港人最中意精选火腿比萨忡...··如此等等…  相似文献   
4.
说“名”     
也不知始于何时,人类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开始觉得“抓之不在、挥之不去”的“名”,是一件挺要紧的东西。因为,“名”是地位、权势、金钱的无形“存折”,存本取息,利源不竭。于是乎,词典中便多了些词语,如功名、浮名、冒名、慕名、名不副实、名存实亡,等等。至于自己出资效千,便可在“某某名人辞典”中一印芳名的,是否有“沽名”之嫌?《辞海》的编辑先生还未作出解释。 记得一位自称“亿万富姐儿”的女明星,在她的《自白录》传记中说过:她的每一分钟,不是用于创造“名气”  相似文献   
5.
现代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管理和技术这两个轮子。在日本,企业家们颇有攻读《三国演义》以理解管理真谛的。笔者读“三国”,想现代管理,拾得几许东鳞西爪。庞统与灵活上下班制度庞统当耒阳县令时,一连数月只管喝酒闲睡,不管正事。直等到刘备派来“工作检查团长”张飞,方改慵逸散态,上县衙将一应积压公案,有条不紊地给予利索处理,这才给蜀汉集团的头儿刘备留下了“奇才”印象。  相似文献   
6.
赵之 《经营与管理》2002,(12):46-47
“特色经济”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流行说法,但是,不少地方选择“特色经济”的视野还很窄。有的县市场调查不够,只是拿自己和邻县作比,带有盲目性,造成特色不够,于是,草莓贱得500克6角钱,橘子500克4角钱都卖不掉。西北一个县的葡萄多得烂在地头,而硬性推行种植的当地政府却未引进大量收购葡萄的客商,产品也没能转化成商品。因地制宜、“人无我有”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大前提。数年前,江西横峰县看到“葛”业这一绿色食品的广阔前景(葛是一种藤本植物,有消渴解诸毒之功效),明确提出将葛根深加工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  相似文献   
7.
如今的商业竞争可谓激烈,同一个行业,经营品种相似,服务质量接近,要赢得顾客的光顾,赚点儿钱着实累极了。这其间,经营思路的雷同,思维惯势的左右,影响了财路的开拓。能不能反宾为主,抛开“常格”的束缚而自创“殊格”呢?北京有一家河南人刘某开的饭馆,专卖羊肉烩面,小本生意,起色不大。一天,有位北京顾客见羊肉锅里的骨头味香诱人,要了一盘吃后连赞“好香”。刘某一琢磨,第二天干脆砸碎了大骨头,煮熟配美味佐料爆炒,很快卖光。其后,众食客都称赞啃食骨头好吃不贵,又有营养。渐渐地,刘氏饭馆的炒骨头声名远扬。此时此际,骨头之“宾”压过了羊…  相似文献   
8.
静观     
入夜,旋开键钮看电视剧的万户千家,哪一家的屏幕下没有演着自己的戏剧?白天,搭乘公交车各忙生计的人们,哪一个没有自己的追求和渴望?人生在世,情感上的困扰如影随形,挥之不去,弃之不能——此正是人之所以为人。拜伦说得好:“有些感情连时间对之都不能无动于衷。”试以帝王为例,  相似文献   
9.
赵之 《领导广角》2002,(1):53-53
  相似文献   
10.
赵之 《公共关系》2001,(3):58-58
培育和激发青年下属的成就动机是领导者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实现组织目标和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领导艺术。从用人角度看《三国演义》中吴、蜀两国是如何培养青年干部的,对当今各级领导者的用人之道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