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0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植物病理学家施特芬·舒茨及其同事注意到,在森林火灾发生前,大多数昆虫都感受到危险,纷纷逃离。只有喜火的松树黑吉丁虫例外,因为生长在昆虫头上的两只小触角,已超前嗅到了林中传出的烟火气味。它们能从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以外的地方赶过来,以便在刚烧焦的松树上产卵、孵化幼虫。  相似文献   
2.
《诗经》“不”字疑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不”字是《诗经》中常用之字,它的意义大都十分明确,唯有一小部分,自毛《传》以来,各家理解不一,分歧较大。王引之、俞樾依据毛《传》,参以己意,认为这类“不”字为语词。王引之说:“《玉篇》曰:‘不,词也’。经传所用或作丕,或作否,其实一也。有发声者,有承上文者。”俞樾在王氏的基础上更明确地指出:“不者,弗也。自古及今,斯言未变,初无疑义。乃古人有用‘不’字作语词者,不善读之,则以正言为反言,而于作者之旨大谬矣。斯例也,诗人之词尤多也。”由于王、俞二人在训诂学上的显赫地位,他们的结论几乎成为金科玉律。但是,我们翻阅毛《传》及各家训释,觉得王、俞二人的解释未必允当,“不”为语词一条很值得怀疑。因这类  相似文献   
3.
略论郭元振     
郭元振是唐代安史之乱前一位颇负盛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但是过去人们对他的研究甚少,即使是在解放后,也极少有史家论及这位对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过一定贡献的历史人物。今年恰值是这位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诞辰1225年,借此机会,我不揣浅陋,就郭元振这个人物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先把郭元振的生平简介一下。郭元振名震,唐魏州贵乡人,生于公元655年。他十八岁时举进士,作了通泉尉,后被武则天发现是个人才,就擢他为左武卫铠曹参军。公元696年,当时与唐屡有战争的吐蕃,忽然请和,条件是请唐罢安西四镇戍兵,并求分西突厥之地予它,武后一时拿不定主意,就派郭元振出使吐蕃觇其虚实。他回朝后,即上书武后指出吐蕃“求  相似文献   
4.
王船山明确提出了“为师之道”的立教为本,躬行为起化之源的内涵以及高尚的师德是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而形成之道;还提出教师必须懂教育、会教育、会学习。  相似文献   
5.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的遇难者部分尸体已被打捞出海。并运送回国,而潜艇残骸的打捞工作将于明年春夏季展开。关于它的打捞方案。有人从水结成冰的现象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6.
文化研究作为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现实的理论总结与回应,呈现出"关注领域集聚化"和"研究论题深入化"的显著特征。在广度拓展上,视觉文化、媒介文化、大众文化等成为当前国内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地,社会的视觉建构、美学的媒介生态学等成为文化研究新的学术增长点;在深度挖掘上,文学与图像、审美泛化、大众文化价值观等论题内部的复杂关系、内在机制及操作方式等得到新的揭示与开拓。在广度与深度上的进展与探索,为文化研究的未来发展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国家要创造一个好的创新环境。这就是说,要从上至下进行更深层次的观念转变;要少一些宪法和法律之外的条条框框,少一些理想和爱国之外的清规戒律,鼓励思维的开放性,增强思维的弹性,给人的思维限制越少越好;少一点“创新非一般人可为”的智慧神秘感;认识到创新教育最原始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提倡实心、实言、实行和求真务实。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涉及的根本理论问题之一就是国家和政府问题。为加深理解政治体制改革,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些不同于国内流行理论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五四精神可嘉。强烈的爱国热情,不懈的探索精神,大胆引进外来思想文化以求中华强盛……这些仍是今天应该发扬光大的。但是,对五四思潮——五四期间的各种主要思潮,却必须进行分析研究。五四期间的主流思潮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实际上都存在着偏颇和失误,以下就分析一下在伦理道德问题上的偏失。五四思潮的代表人物是从激烈地抨击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主要是儒家倡导的伦理道德开始他们的全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