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03篇
社会学   46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当今,我们关注年轻女性的婚恋,关注中年女性的育儿,却对逐渐步入老年的女性缺少了解:婚姻、亲情、育儿、友情、身心、职场……多多关注老年女性,让妈妈这一代人从容、幸福地走向老年。  相似文献   
72.
丁宁 《新天地》2017,(5):30-31
丁老师:您好! 我现在已退休,衣食无忧,儿子也已经娶妻生子,孙子不用我带,按说我已经步入人生最放松的一段生活,该好好享受生活了,可是我总感到孤独. 婚姻生活让我总是感觉窒息,但都这把年纪了,我并不作离婚之想,丈夫也并无外遇.可是退休之后,我们两个人总是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73.
丁宁 《新天地》2016,(12):40-41
丁老师: 您好! 我刚从银行退休,作为单身母亲,我将儿子拉扯长大,送到国外读书.目前我生活优渥,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一个知冷知热的老伴儿.  相似文献   
74.
丁宁 《老人天地》2008,(10):52-52
丁老师:您好!这阵子我们家的生活不太平静,我心里烦得要命,想找您排解一下。我女儿今年快30岁了,刚刚领了结婚证,可是他俩出现了许多矛盾,婚姻关系也出现了危机,弄得我们老夫妻俩也跟着搅和了进去。  相似文献   
75.
丁老师:您好!最近我心情极坏,经常失眠、头疼,这样下去非得病不可,很痛苦,希望您能帮忙排解一下。我今年已经73岁了,老头儿也已80多岁了,我们是再婚,我46岁嫁给他,已经一起过了小半辈子,他怎么能说不理我就不理我了呢?我上一次的婚姻十分短暂,能再次走进婚姻,我十分珍惜,不想轻意破坏。我在意现在的老伴。他是离体干部,一个有文化的人,可他在我们  相似文献   
76.
共鸣,主体在艺术审美过程中一种很有普遍意义的心理现象和情感活动,李壮鹰同志在《共鸣非美感说》一文中对这一命题作了新的探讨,读后得益匪浅。但是,在艺术的共鸣是否具有美感性质的问题上,笔者有些不同的认识,试胪列以祈教正。  相似文献   
77.
丁老师:我今年快60岁了,只有一个女儿。自从我离婚后女儿的幸福成了我最大的心事。可到如今,女儿还没有中意的对象,说找不到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后来,我慢慢悟出来,可能是因为我不幸的婚姻经历,在女儿心灵深处留下了阴影。我比丈夫小10多岁,人也漂亮,丈夫曾特别爱我。可后来慢  相似文献   
78.
一在心理学的视野里,自性问题是一种人格或个性的问题,它甚至比文化的问题更加困扰人。引人注目的一极是弗洛依德从变态心理学方面提出的关于自我人格的动力模型,另一极则是以艾森克和凯特尔(Eysenck aod Cattell)为代表的有关常态人格的研究。就前一极而言,尽管弗洛依德的理论以从未有过的深刻性反映了人格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作用机制,但是这一动力模型的构制却主要是一种假定性质的描述结果,而且即使是精神分析的理论本身也时时要否认自性并不仅仅只限于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重阶梯。因而,这一模型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印合人  相似文献   
79.
丁老师:您好!这些天,我心里很烦,很想听听您的意见。我老伴是个级别不小的军队干部,已经去世好几年了。最近部队修了干休所,给我分  相似文献   
80.
“孝”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是家庭伦理的核心。新的孝道包括:赡养之责、敬重之心、关心理解之情,发展“孝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必由之路,是理顺人际关系、治理国家的有效途径,是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机制。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孝文化需要建立平等、民主、互益的新型家庭伦理道德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及注重“孝”道德教育与法律调控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