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一个学校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重,持续时间长,因此可以挑选部分教师作为职业指导导师,协助指导就业工作,以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就业.  相似文献   
12.
俄国形式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形式、语言因素来研究文学现象的新视角,由此来考察从朦胧诗到先锋诗的发展与流变,实际上是一次次对已有文学形式的陌生化,是向以语言为核心的诗本体的回归.在对新诗潮从理论高度进行梳理和分析中,找出其革命性因素及存在的不足,旨在对中国新诗的发展提供某种借鉴和参照.  相似文献   
13.
郭军忠  丁琪 《科学咨询》2022,(5):166-168
随着新媒体时代到来,高职思政教育的模式应得到进一步优化,教师要勇于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引入思政教育工作中,以此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在无形中帮助他们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思政知识体系,为其之后学习更深层次的思政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新媒体时代高职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策略,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蒙古族小说经过三十多年的文学实践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叙事类型,在修辞系统、叙事结构和深层民族文化心理等方面具备了与以往蒙古族文学及其他民族文学相异的独特的叙事规律.蒙古族生存地域的广阔性以及新时期所面临的社会生活形态的复杂性,都决定了蒙古族小说比以往任何一个发展阶段都更加丰富多元、类型多样,多样化与多元化是其重要的发展演变特征.如何在社会变迁以及文学自身的更新中成长、转化而不是陷入类型凝固化的危机,仍是当下蒙古族小说创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丁琪  龙璇 《职业时空》2014,(8):48-49
以热带农产品物流专业“校企共育、课岗证融通、分阶段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对《热带农产品仓储与配送技术》课程标准进行开发设计,明确了课程目标,选取了课程内容,并对课程的教学实施、教学考核评价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乡土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在追求城乡一体化的快速进程中,由于人们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乡土生态文化的内在价值,致使乡土生态文化在传承中出现了断层。深入研究乡土生态文化传承问题,对乡村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蒙古族生态小说一反征服自然的现代话语叙述模式,在文本中重新恢复自然的魅力以及自然对人的模塑和反作用力,并赋予自然"养育"与"统治"的双重隐喻,以召唤人类对自我之外广阔世界的谦逊和敬畏情怀;灵异动物形象的塑造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深度书写,突出动物的"荒野品性"和自然与人类之间"通灵者"的角色特征,传达了作者文化反思和文明批判的价值立场;这些自然书写联系着作家对人类诗意栖居的哲学思考,折射出民族认同思想背景下作家对生态型游牧文明的深沉怀念。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民族危亡的特定历史条件造成了妇女与民族国家话语的结盟,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妇女解放运动的非独立性形态和主体被置换的男权话语主导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妇女解放单向度地被民族国家所掌控并以压抑与反抗的形式存在,实际上,它们在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在双向互益的动态建构过程中形成了异质同构的关系;阶级意识的介入,使中国妇女解放与民族国家的表述发生本质意义转换,这种阶级论妇女观以强调妇女"阶级人"身份促进了妇女与一个新兴国家力量的融合,对当时广大女性发出了强有力的思想召唤,其理论盲区是同一阶级内部的性别政治没有被作为特殊问题提出来,是妇女与民族国家在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内在矛盾造成了这种女性主义话语的遮蔽.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蒙古族小说的跨族叙事擅长以拟血缘的方式模拟同胞手足之情、父母子女之爱来建构蒙汉族际之间跨族成长的故事,以隐喻中华多民族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和文化亲缘关系,并着力突出多民族互动的地理与地域文化意义,暗示跨地域成长和生活实践可以实现民族的混血,达到民族文化的相互流通和异族生长。同时,很多作品在展开文化差异与碰撞的想象时会通过“人在他族”的创伤性体验强调语言障碍、文化隔膜和被排斥感,隐藏着一种融入他者、异文化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