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11篇
管理学   5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106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191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91.
492.
当代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学界,对诸如马克思道德概念、共产主义理论等一些核心思想中始终存有“应当”与“是”的涵义之争。解决这一争议需要我们追问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并进一步考察实践概念在德国古典哲学观念论转向中的内涵转换、演进的过程。康德划分了现象必然世界(“是”的世界)与道德自由世界(“应当”世界)之间的界限,将人类的道德实践诠释为“应当”按照自我颁布的道德法则去行动。谢林“绝对同一”打破了主客体之间的界限,实现了德国古典哲学由先验向绝对观念论的转向。黑格尔哲学中继续秉承了实践概念“是”的内涵规定,并将其进一步演绎为主观道德外化为客观伦理的人类精神历史运动。马克思以实践辩证地统一了主客体,赋予实践概念以“改造世界”的全新内涵,但其“本质对象化”的生产实践中仍然保留了“是”的内涵范式,并将其融贯于道德意识形态、共产主义联合体等其他核心理论之中。  相似文献   
493.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