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979年史学界兴起的“无奴派”思潮,对当代中国史学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中国的“无奴派”与西方公然反对历史唯物论、否认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的学派不同,是表面上遵循马克思主义,却主张五种社会形态演进历史规律的学说既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也不合乎历史事实。他们以曲解马克思主义的方式进行理论操弄,集中地否定奴隶制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其手法是给奴隶和奴隶社会私立一个片面、绝对、狭隘、僵化的标准,从而将世界许多地区的上古时代排除在奴隶制社会之外;用颠倒时空的方式,把马克思评议近代历史状况的论述,移用到古典世界;随意解释经典著作的内容,而不惜违背学理逻辑;甚至有移花接木、厚诬恩格斯的不端行为。从理论上阐明“无奴派”违反马克思主义,揭出其理论操弄的错误和荒谬,是十分重要和非常迫切的工作,非此不足以申正论、正视听,消除史学界许多学者的迷茫和彷徨,将历史学导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32.
《十八史略》及其在日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八史略》是产生于元朝的一部简明通史读物 ,至明朝发展为多种版本 ,并较为广泛地流行。该书传入日本后 ,成为与《史记》、《资治通鉴》等并列的著名史籍 ,广泛传播。在明治维新时期 ,更形成一股“史略”文化潮 ,表现为各种新版本、新编订的《十八史略》层出不穷 ,大量刊行 ,接续之书以及日本史的“史略”、西方史的“史略”也不断撰著。这对日本社会文化与史学的影响十分深远 ,余波所及 ,直至当代。  相似文献   
33.
明朝嘉靖年间,著名学者王阳明逝世后,其门生合力在杭州城外龙山建起天真书院,祭祀阳明先生且讲论王学.万历七年,敕令毁天下私建违制书院,天真书院迅即毁弃.万历十二年,朝廷议准恢复重建,并且赐以“勋贤”祠名.当时任杭州府同知的喻均主持修建之事,而撰有《勋贤祠志》,配以图版.此书国内久佚,惟日本尚存一孤本,反映出重修之勋贤祠,仅作为祭祀祠堂,放弃了书院的体制,这是因为明朝朝廷并未完全停止压制私家书院的意向.  相似文献   
34.
主持人话语:中国古代官方史学连续发展且十分发达,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个自古以来如此的文化景象,已为历代学人所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正像草原的蒿草虽绵延繁茂,却很少有人关注它们分别于何时萌发、怎样生长,甚至并未感觉其独特性的存在。近代以来,中国史学史的专门著述也多谈到一些官修史书,但并未将之置于与私修史对等的地位,更未将官方与私家作为两个修史活动的主体而探讨其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35.
论学术史视野下的史学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史学发展中,迫切需要倡导兼指得失、尖锐泼辣的史学评论,需要对历史学各个专业、各大专题的研究历程与状况予以学术性的总结、评析,需要加强史学史的研究。这三个层次具有相同的学术特点和学术方法,应当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统称之为"历史学科学术史",其实质是在学术史的视野下总体强化与分支细化的史学史研究。广泛、深入地开展历史学科学术史研究,可形成对史学业绩评定的学术性社会机制,对于克服浮躁的不良学风、保证历史学健康、繁荣地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在历史研究与历史教学中,如何将扩大视野与独立思考切实地结合起来,是当前学科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读叶文宪教授《重新解读中国》一书,可以从中获得相当有益的启示。本书在作者多篇论文的基础上补充、修订而成,分多个专题论述,由中国文史出版社于2005年7月出版。全书对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的宏观理论、基本观念以及久已相因的见解,直陈驳议,无半点迂迴、含糊和规避,提出了一系列醒目的新说。毫无疑问,这些论点的得出,都是作者独立思考的结果。每个学者在历史研究中均应当具备独立思考的精神,不迷信旧说,不盲从权威,才会促成整个历史学的…  相似文献   
37.
乔治忠 《河北学刊》2003,23(3):145-151
<明史>纂修的时间历程甚长,在清顺治朝与康熙朝初期,官方的纂修成绩很小.究其原因,是清廷当时仅出于狭隘、短视的政治目的开设明史馆,致使<明史>两次处于既无法实际纂修又不明言废止的状态.近几年,有学者提出顺治朝曾修成编年体<明史>等见解,这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38.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有一种政治历史观的特色,即从历史叙述与分析中得出政治见解、政治方针,而且以历史事例来论证自己的政治理念,其基本理念是以史为鉴。在中国古代,以史论政与天人比附、引经据典组成政治理论论辩的三联套。至于近代,其他两项已经瓦解,而政治历史观则依然延续。这种以史为鉴的理念,其思想归宿具有守旧性质,症结在于用过往的历史指导现实,淡化和排斥对当前社会的调查研究,欲解决当前社会问题而不认真研究当前的实况,这是致命的逻辑错谬。因此,以史为鉴在古代就有弊端,更不适于发展迅速的近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39.
从上个世纪 80年代始 ,就有关注历史学命运的学者 ,敲响了“史学危机”的警钟 ,从此 ,历史学向何处去 ,一直是萦绕在史学工作者心头的重大课题。迈入新世纪以后 ,历史学将如何发展 ,更牵动着广大史学工作者的心。最近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几位教授、博士生导师 ,结合自己的专业 ,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本刊集中发表这些卓有见地的观点 ,相信会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 ,从而推动对此问题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40.
清朝官方史学在清代史学发展和社会历史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深化此项探讨,可显现出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互动、互补、又互有排抑的矛盾关系.将这个思路拓展为对整个中国古代史学史的研究,将会取得很大的学术突破.以中国官方史学的运行机制与缺少官方修史活动的西方史学予以比较,有助于探索史学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