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93篇
社会学   24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建立在"天人合一"文化理念基础之上的中国古代"中和论"美育观并不是单纯审美、艺术教育,它在根本上是一种审美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当前美育现代性建设虽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了低迷的状况,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美育现代性建设忽略了传统文化资源,割断了与传统美育观的联系所致。中国现代美育是作为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产物而发生的,是"现代性"社会工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了构建更加和谐、完善的现代美育,中国美育的现代性建设必须从传统美育中汲取有益成分,促进中国美育现代性建设的持久发展。  相似文献   
72.
“3+2”贯通培养模式是高职与应用本科两种不同类型教育之间衔接的桥梁。这种全新教育模式的开展,旨在融合本科和高职两种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然而,随着教学模式的开展与实施,在高职和本科衔接层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两种模式简单叠加和生硬衔接。该文通过分析目前“3+2”贯通培养的发展现状和有效衔接存在的问题,从上层质量制度保障、中层三元联动机制、底层一体化教学过程三个层面着手,对贯通培养的有效衔接进行了研究,构建了质量保障体系和一站式协同育人机制,设计了完整的教学过程体系。通过这些措施,将高职教育和应用本科更好地衔接融合,为推进职教高地建设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73.
侵权行为归责原则居于侵权行为法的核心地位.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出现了不同的归责原则.构建适应现代民法发展和现代侵权行为法发展的侵权归责原则体系是我国制定民法典面临的一大问题.侵权行为归责原则应由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组成.  相似文献   
74.
国民政府建立后面临国内、国际经济压力,尤其是颓败的经济和窘困的财政促使国民政府不得不采取奖励实业的政策以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清末民初工业奖励政策的积极示范效应以及孙中山等扶持工业思想的影响也使国民政府认识到对民族工业进行扶植、奖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这些合力作用下,国民政府逐步建立起一套工业奖励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5.
王威力  陈亚楠 《职业》2022,(10):60-62
本文依据扎根理论设计调查问卷,访谈技工院校具有高级职称的劳动教育课程专任教师,通过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逐级聚焦技工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素养评价体系现状及改革设想,以期促进劳动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提高劳动教育素养评价的有效性,为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以广州市越秀区大东街为例,通过整合资源,找准社区教育切入点,依托利用大东街孝道文化资源,采取多种形式拓展社区教育资源,深入开展一系列的社区教育实践活动,并对活动的内容、形式、效果等进行总结,以期形成社区教育和社区文化建设的案例。  相似文献   
77.
本文根据Moumni—Nquyen内变量理论,推导出相变材料平面应变轴对称问题的弹塑性解,从而定量的描述相应材料应力、应变、变形及破坏的关系.  相似文献   
78.
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解决当下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关切.社区共享是社区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在社区治理中出现的共享交通短暂乱象可以通过新技术的运用、新秩序的建立、信任与团结的人际对待得以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79.
80.
在当下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家庭暴力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伤害、致死案件。家暴受害者为了防止即将发生的家暴而实施的非对峙性反击行为,入罪结论不符合社会情感和民众期待,出罪结论则面临法解释论上的难题, 即此种情形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时间要件。紧急权制度能够保障紧急时刻公民的私力救济权, 维护婚姻家庭内部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平衡“家暴情形”中夫妻双方的权利关系。防御性紧急避险理论为家暴中非对峙性反击致死行为提供了出罪的解释穴间及现实可能,但并非所有处于不法侵害尚末发生的危险状态都符合防御性紧急避险对于危险程度的要求, 应当将“正在发生的危险”理解为紧急的危险, 而紧急性应根据隐蔽性危险与可视化危险的不同类别结合实际案情具体认定。实践中,只有符合“紧急的危险” “不得已” “必要限度” “补充性”等要件的类型行为,才可以适用防御性紧急避险予以出罪化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