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何怀宏 《社区》2009,(35):4-5
“70年代”在政治、文化的意义上并不是一个连贯而独立的年代。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首尾是两个相当不同的生活世界,一般人所能接触到的读物有不少性质和数量的不同,尤其从承接和趋势来看是这样。大致以1976年划线.70年代前面的近七年是和“文革”的前三年、以至解放后的30年衔接,  相似文献   
12.
把握自己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唯一的,都是独特和不可替换的,我们要学会爱自己,不是怜惜、伤感地去爱,而是骄傲地去爱。我们要坦然地接受一切已经给定而我们不可能再改变的东西:对自己的优势善加利用,小心地改进或者避开自己的缺陷,避不开  相似文献   
13.
我们惯用的对战争的道德评价一般多采用"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术语,即从战争的性质着眼,但我以为笼统地说"正义战争"或"非正义战争"有产生歧义的可能,即不易落到实处,不易具体和明确地评判、衡量与检验,甚至有可能为发动不当战争提供借口。为此,我尝试先对战争伦理进行一些分类,直接和明确地提出一种"对战争的伦理约束",这种约束贯穿于从开战、作战乃至到战后的全过程,要求政治家和所有相关人不仅考虑参与战争的动机、意图和信念;也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承平已久。抗美援朝之后,尽管发生过几次局部的边境战争,但规模不大,结束很快,基本上未及本土。今天亲历过战争的人已经很少,且多垂垂老矣,中青年以下可以说都没有经历过战争。那么,有人自然就会有一种担心,如果有一场被强加的战争或“不得不打”的战争,今天的中国人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承担这一场战争?他们的战斗能力如何?他们还能打吗?  相似文献   
15.
至少从今天中国的博客网来看,它还更多地像是一个大看场,而不是一个大作坊。  相似文献   
16.
传统社会的进身之道──八股取士的重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社会的进身之道──八股取士的重估何怀宏八股一向被人攻击为“不能得人”乃至于“破坏人才”,但是,为什么八股会成为古代科举考试录取人仕的首要标准?为什么不考别的,而就考这常被认为是最无用、也最呆板、最僵死的八股?它是怎么来的?是皇帝或政府刻意牢笼士子...  相似文献   
17.
16世纪上半叶,马丁·路德以“因信称义”的精神启动了宗教改革。20世纪下半叶,罗尔斯富有影响的正义理论表现出一种“因义离信”的特征。这两位前后两端的思想家表达了对信仰与道义各自内容和相互关系的相当不同的看法,也反映出他们所经历的不同时代、社会和个人生命体验。人类历史上变化最为巨大和迅速的这五百年已经过去,从现代伦理的观点回顾这一段思想演变的趋势,分析、比较“信”和“义”的内容和关系在这两位思想家那里是如何引起和阐述的,呈现出一种怎样的交织,带来怎样的复杂性和问题,探讨能否在某种限度和范围内平衡和调适这两种观点,对现代社会的人们如何处理信仰与道德的关系是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看见与被看见"的视角,通过考察柏拉图《理想国》里的四个隐喻,来试图提出一种理解和阐释柏拉图正义观的思想线索,并围绕着这一线索来展开探讨政治哲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政治哲学的恰当起点、政治与人性的关系,政治家的伦理责任、政治的最高理想是否可能,以及完善的正义乃至人的至善是否需要预设一个来世,等等。  相似文献   
19.
荀子的人性论以主张性恶著称。但这种性恶论是否真的如其所称的那样完全真实?其逻辑是否自洽?从荀子的诸多论述验之以人的知、情、欲三个部分,却明显透露出并非如此。对人性既然可以“化性起为”,就要有化的动力和根据。这些根据和动力也正是荀子承认的人普遍具有的道德辨知和同情的能力。这些能力在人性中可视作善端而存在。被荀子视为性恶的欲望,主要指过度和不加节制的欲望,而非一般的生欲。那么,荀子为什么还要极力主张一种性恶论呢?这与他对一般政治秩序的捍卫紧密相关。这种对“明分使群”的捍卫正是荀子对传统道德和政治哲学的一个特别有意义的贡献。但在特殊政治秩序方面,它和西方近代以来对人性估计不高的政治理论的主要趋势还是迥异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