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2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是继四中全会着重解决了当时最急迫的政治问题和组织问题之后,党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全会做出的各项决定,对于巩固和发展全国的稳定局面,克服经济方面的暂时困难,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社会主义改革事业健康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全会之后,在院党委的组织领导下,我院师生员工迅即掀起了学习全会文件的热潮.为了把这一学习进一步引向深入,本刊组织部分师生结合各自的专业,着重就全会关于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写出了初步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我们希望通过发表这些笔谈的内容,能够促使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领会五中全会精神,并更加自觉地把它贯彻到我们的科学研究、学习生活和实际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12.
刘世锦 《管理世界》2005,(8):3-5,32
一、国有企业的历史包袱与政府对解除历史包袱的责任东北地区在旧中国就形成了一定的工业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特别是“一五”时期重点项目的建设,东北地区成为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为我国相对独立工业体系的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与当时的资源动员和配置方式相联系,东北也是计划经济实施得较为彻底、国有企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大企业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东北三省的国有企业改革依然缓慢。2001年底,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国有经济比重仍分别高达78.2%、86.2%和87.2%,分别高…  相似文献   
13.
如何加快和深化体制改革?这是当前全国人民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的重要课题,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大精神的,关键所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不能不涉及到一系列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例如,如何看待当前的改革环境?改革中出现一些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如何判明当前改革的焦点、难点和热点?选择什么样的目标模式等等。这些,在以下发表的我院部分博士生的笔谈中都有所反映。尽管每个作者的视角不尽相同,但每篇文章都提出了值得重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篇探讨经济体制基本理论的文章.其主要观点是:经济理论依赖于行为假设,特别是经济体制问题的理论似乎对于行为假设更加敏感,同时还应考虑到环境因素特性假设对经济体制的影响.人的行为假设和环境因素假设的结合,对经济体制提出了功能要求,包括激励功能、配置功能、保险功能和约束功能.理解和描述诸项体制功能之间的联系,将构成经济体制效率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江西社会科学》1990年第6期上发表的文章中,分析了我国经济效益的现状及其变动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效益的周期波动和水平低下,本文拟分析这个最重要特征的形成原因。显然,在当前分析这个原因,并据此采取相应的对策,具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这些原因也涉及诸多方面,这里只是分析其中几个重要方面。其余方面,我们将撰文另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要素的市场化交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早已为理论与经验所证明。而中国农地转用的核心即在于土地要素使用权的市场化交易,并贯穿于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进程之中。本文基于历史回溯的视角,对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农地转用的不同环节进行回顾,并基于制度演进过程中的规律对未来政策创新的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格局与面临的重要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导产业及产业群的发展与转换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几个时期经济的快速增长都有相应的一组主导产业的带动,几经波动到2006年初经济增长在新水平上达到了相对均衡。但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面临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建立、有效控制资产泡沫等方面的压力与挑战,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化解要素涨价的压力;通过构建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市场机制解决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破坏问题;要汲取国际上先行者的经验教训,利用好后发优势,比较平稳地渡过资本化进程中最不稳定的时期,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旧的经济体制的特征是过度集中统一,而这种过度的集中统一主要是通过计划形式实现的。如果说旧的经济体制是一座庞大的建筑物,计划体制则是它的基本框架。旧经济体制的其它方面,如价格管理体制、生产管理体制、流通管理体制、物资管理体制、劳动人事管理体制,都对计划体制有着直接的依附关系。不从改革计划体制入手,就不可能搞好其它管理体制的改革,也  相似文献   
19.
近来,在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社会上出现了两种倾向。它们分别来自“左”和右两个方面,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把思想解放与“四个坚持”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思想解放与“四个坚持”到底是什么关系?二者之间相矛盾吗?澄清这个问题,看来大有必要。首先,必须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思想解放的主要内容,深刻认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时代思想解放的旗帜。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一般是为社会变革直接开辟道路的,同时它们又是人类思想合乎逻辑的发展过程。但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思想解放运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的提出。本身就体现了“全面”的含义,不仅要在经济总量上翻两番,而且要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当发展目标确定以后,必须回答选择何种发展道路或发展模式的问题。从国际经验看,并不是所有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都能够成功地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例如,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相当高,有些技术在世界领先,但它们的工业化最终是不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结构受到严重扭曲,不可能持续发展下去。全世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和地区至少有一百多个,但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并不占多数。我们说市场化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条件,但市场化并不必然保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实现。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受阻或出现重大波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和复杂的,但很多主要是因为内部经济社会严重失衡,或者受到外部世界的过强冲击等。这些经验教训对我们仍然是有借鉴意义的。我们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就是要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过程,以及本世纪中期实现建设中等发达国家目标的过程中,解决好发展道路或发展模式问题。这样,我们就可以将现代化建设“两步走”的战略目标与新的发展观有机地统一起来。下面从几个不同方面,对此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