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2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以产业成长和进步为基础的。在影响产业成长的多种因素中,具有决定性的是竞争性市场环境的形成。中国不同产业的进步并不在同一水平线上,甚至不在同一数量级上。从产业竞争力的角度观察和衡量,不同产业之间的差别显  相似文献   
2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的提出。本身就体现了“全面”的含义,不仅要在经济总量上翻两番,而且要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当发展目标确定以后,必须回答选择何种发展道路或发展模式的问题。从国际经验看,并不是所有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都能够成功地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例如,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相当高,有些技术在世界领先,但它们的工业化最终是不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结构受到严重扭曲,不可能持续发展下去。全世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和地区至少有一百多个,但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并不占多数。我们说市场化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条件,但市场化并不必然保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实现。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受阻或出现重大波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和复杂的,但很多主要是因为内部经济社会严重失衡,或者受到外部世界的过强冲击等。这些经验教训对我们仍然是有借鉴意义的。我们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就是要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过程,以及本世纪中期实现建设中等发达国家目标的过程中,解决好发展道路或发展模式问题。这样,我们就可以将现代化建设“两步走”的战略目标与新的发展观有机地统一起来。下面从几个不同方面,对此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3.
从中长期来讲,供给侧改革除了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了5个重点: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之外,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有不少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中国仍然存在着行政性垄断行业,特别是基础产业和服务业,如何放开准入,鼓励竞争,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二是中国城乡之间,土地、资金、人员这些要素如何流动、如何配置等.  相似文献   
24.
今年以来,受短周期调整和中长期增长阶段转换共同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同时,结构调整和改革措施初见成效,企业利润、财政收入等效益性指标有所好转。展望下半年,国际经济环境改善,国内稳增长政策效应集中显现,经济下行压力可望有所缓解,全年经济增长有望处在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当前,应在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将稳投资作为重点,着力推进相关领域改革,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加快化解过剩产能、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市场风险,更加重视增长质量,促进经济向新常态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25.
提高经济效益,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为此,需要探讨我国经济效益的现状、变动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和与此相联系的提高途径。限于篇幅,本文只拟分析我国经济效益的现状及其变动特征(这里所说的现状,是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情况)。  相似文献   
26.
关于我国增长模式转型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一、“低成本竞争”模式形成的背景和特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在人类发展史上也堪称奇迹。然而,说到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评价则大不相同。一种相当流行的说法是,中国已有的增长模式是低效率的,主要靠的是低价劳动力。这种说法不能说没有一定道理,但有很大片面性。倘若中国的增长模式果真如此,那就很难解释为什么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能够持续20多年,也无法解释为什么那么多外国企业要到中国来投资(其前提条件是中国的投资效率要高于境外),无法解释那么多的中国产品能够卖到世界各地,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咄咄逼人的竞争力。正…  相似文献   
27.
市场化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重要条件,但市场化并不必然保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实现;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观,解决好发展道路或发展模式问题,即统筹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区域差距、兼顾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以及处理好在国际社会中我国正面临的未曾有过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28.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的实质问题 调整、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首先要认真总结多年来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研究分析哪些措施是成功的,哪些措施是不成功或失败的,其原因何在。通过总结分析,在调整、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上的认识才能够有所深入。  相似文献   
29.
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机制、特征和政策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02年开始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以一批新的高增长产业的出现和持续强劲增长为标志 ,我国经济正在走出近些年的增长平台 ,进入一个新的较快增长周期。本文首先讨论产业增长新的格局 ,在此基础上 ,对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性质、机制、特征 ,下一步的政策取向等作一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30.
物价工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所有链条中的最重要的一环。目前,不仅党和国家的决策层正在为这一改革的成功而运筹帷幄,而且理论界、经济界以至许多普通公民也都在为这件大事而苦心孤诣,献计献策。这里发表的我院部分博士研究生关于物价工资改革的深层思考,值得一读。尽管他们提出的每一个观点和对策并不一定为社会所认同,但是他们确确实实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对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这一牵动着亿万人民之心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和探索。我们提倡这种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关注态度和参与精神,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学人为祖国的改革大业,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