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社会改革的全球化背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社会体制改革历程和社会体制改革发展经验表明,当前中国社会体制改革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目标模式问题。从实现马克思提出的"自由人联合体"的人类社会理想出发,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应确定为"自治社会体制",实现这个目标模式需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当前的社会体制改革处于"强国家—弱社会"向"强国家—强社会"转变的关键阶段。实现这个转变,目前亟待从观念、方法、主体和机制等方面解决一系列制约社会体制变革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2.
一、程序保障的含义与必要性 程序保障指的是在诉讼活动过程中对程序合理性、正当性的保障,即保障程序具有为社会一般人所接受、认同、和信服的性质。程序保障的必要性在于诉讼结果自身不足以让社会一般成员认为是正当的。人们不能要求法官把所有影响裁决的因素都用语言表达到判决结果  相似文献   
23.
刘东升 《理论界》2007,(5):84-85
程序保障是法律人文属性的基本表现形态,反映着法律的权威性、可接近和指导性;人格平等是法律人文属性的精神内涵,体现着人作为类的存在本质;利益促进是法律人文属性的有效实现,通过对社会正值关系的维护,表达对人的关怀。人格平等对利益促进进行整合,利益促进充实人格平等的内容,程序是人格平等和利益促进的综合表达。  相似文献   
24.
正中华书局点校本《魏书》卷三五《崔浩传》载:"浩既不信佛、道,(崔)模深所归向,每虽粪土之中,礼拜形象。"其于"佛道"之间加顿号,意谓崔浩不信佛教和道教。崔浩仇视佛教,《魏书》本传载:"浩非毁佛法,而妻郭氏敬好释典,时时读诵。浩怒,取而焚之,捐灰于厕中。"此外,崔浩也曾诋辱道教经典,《魏书》本传载:(崔浩)性不好《老》《庄》之书,每读不过数十行,辄弃之,曰:"此矫诬之说,不近人情,必非老子所作。老聃习礼,仲尼所师,岂设败法之书,以乱先王  相似文献   
25.
(三)社会工作大众化的实践场域。中国的具体国情是社会工作大众化的实践场域。历经二十多年的专业发展与变迁,由于传统体制的惯性、原有模式的延续以及新兴理念的输入,社会工作形成了行政性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和草根社会工作三种实践形式。这三种样态既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现状,也是社会工作大众化面临的现实格局。  相似文献   
26.
我国利用外资的结构变化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外 资流入我国的规模、产业投向、地域流向和投资方式的变化,必然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化产生影 响。为此,我国应努力调整利用外资的产业战略,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7.
道德和法律都是有目的、有价值的理念 ,它们以不同的途径和效能作用于社会 ,而不同的社会所对应的道德和法律也不相同。伦理社会对应的是臣民道德 ,法治社会对应的则是公民道德。公民道德是法治社会的观念基础 ,法治社会是公民道德信念得以确立的土壤和必要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28.
论审判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判公开包括立、审、判几方面的公开 ,把握审判公开不应仅仅在表象上 ,更应从实质上把握真谛 ,本文对审判公开的内涵、保障、意义作了探讨 ,以期促进该制度价值的完满实现  相似文献   
29.
对"返乡潮"的一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辐射,一些企业相继停产,一批农民工失业返乡,形成了一股"返乡潮".毫无疑问,这股"返乡潮"饱含着返乡农民工的巨大无奈,同时也对"打工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而且还对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等诸多领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永嘉年间,由于西晋中央集权统治的衰弱,胡族乘机掀起了反晋斗争.与此同时,地方豪族也发生分化,他们的势力持续膨胀,对地方社会的控制日益加深.进入十六国时期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革,在此期间,地方豪族势力始终游离于胡族的中央集权统治之外,造成了北方政局的长期动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