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寿诞礼仪     
人脱离母体,呱呱坠地的那一天,就是自己的生日。生日是人生旅途的开始,年复一年的生日,记载了人成长的年轮。生日于人有特殊的意义,因此,人们互相间要祝贺生日,俗语称“过生日”。 一般来说,50岁以下的人称过生日,50岁以上的人始称做寿。这一点各地区、各时代习俗不一,有的地方不论年龄,只要抱了孙子、留了胡子就可庆寿了;也有的地方讲究“尊亲在不敢言老”,如果父母健在,即使年过半百也是不能”做寿”的。 生日分大小,逢五逢十为整寿,较零数隆重。长江以北的人还讲究过66岁大寿。大生日有“庆九不庆十”之说,如庆祝…  相似文献   
12.
恋爱是婚姻的前奏,是明确了恋爱关系的男女双方进一步了解对方、融洽关系的过程.有关婚嫁的礼俗,古今有着质的区别。传统礼俗是排除恋爱过程的,这是因为传统中国的男婚女嫁,尤其是汉族的婚嫁,主要是出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被视为非礼之举,青年男女直到洞房花烛之时,才能看清对方长的什么模样。 然而,透进中古礼教之幔,我们把目光投到远古的年代,早在《诗经》产生时,青年男女的交往还是比较自由的, 男女大防还不那么森严,在一些特定的节日,还可以单独在一起游玩。如果两情相悦,坠入爱河,还可以互赠信物,表达爱…  相似文献   
13.
馈赠活动产生于原始社会,那时只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简单的交好行为,经过了漫长的奴隶社会,到了封建社会,馈赠活动被统治者加以规范化,赋予和注入了礼仪的内容,使它带上了强烈的人伦道德意义和色彩,成为中国传统文明殿堂的重要“构件”之一。在人们所进行的大量馈赠礼仪活动中,共同遵循的伦理准则和信奉的行为文化信条有三点: 一是“投桃报李”。它来源于《诗经》中的著名诗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倡导的是一种“礼尚往来” 的行为准则,“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要求人们共同遵奉:真诚相助、…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社会各主要群体均能较为客观正确地看待马克思主义信仰,但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以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流于形式也是当下社会各主要群体马克思主义信仰建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此外,社会各主要群体在信仰层次、内容等方面还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各群体自身的差异、社会精神与物质发展的不协调性以及各群体所处社会环境的迥异性。为此,应从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宣传教育形式以及内容的针对性,营造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宣传教育的社会舆论环境等方面改善和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5.
推行﹃五星﹄制用活活工资南阳市第一师范学校探索工资分配新路子□刘宏明刘心南阳市第一师范学校不断深化工资制度改革,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分配新路子,从1996年起,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对在编教职工的活工资进行改革,推行“五星”级活工资分配制度,一年来收到...  相似文献   
16.
发挥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加强科学无神论宣传,其逻辑前提是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即在“以人为本”的科学思想指导下,坚持一元主导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统一、积极引领与尊重群众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普遍教育与突出重点人群的统一、物质利益导向和关注精神需要的统一、理论建设的民族性与开放性的统一等5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明代著名文学家、唐宋派诗文首领王慎中 ,在前七子复古主义大潮席卷文坛时 ,勇敢地举起反拟古大旗 ,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并结合自己的文学经验和文学实践 ,提出了“道所欲言”、“自为其言”、“变化自得”、“文道合一”等文学理论 ,推动了我国古代散文创作的进一步发展。分析了王慎中的文学理论来源及其表现和运用 ,并结合唐宋派的影响 ,论述他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迎送之礼是中国礼仪风俗中的重要礼节,它专指在人际交往当中的迎接与送别客人的礼仪。迎宾与送客相对应,是社交礼仪中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环节。迎宾标志待客礼仪的开始,送客则表明礼宾待客进入最后一道程序,此次的社交活动即告一段落。礼宾待客既有约定俗成的迎送之礼,又有言简意赅,彬彬有礼,富有浓厚人情气息的欢迎词和告别语。 比如迎客,古人就有“拥彗”之礼。彗指扫帚。宾客至,家中仆人双手拿扫帚躬身门前迎接,表示家中已打扫干净,欢迎客人光临。相反,谢绝客人叫 “却好”,意思是不复扫径送客。古人对尊贵的客人,为表示敬…  相似文献   
19.
中国泱泱大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自周初制礼作乐,在制度和文化上都奠定了后世发展演进的基础。儒家六艺中又以礼为第一位,传承至今,构筑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国礼文化。而礼文化中礼义部分成为政治制度的基石,礼仪则成为人与人之间、家族与宗族之间、群体与社会之间、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社会交往的礼法规约、禁忌习俗。   中国人的生活,常以礼为指南。在实践礼宾待客、拜贺庆吊、酬酢宴饮以及馈赠赏赐等等社交活动时,无不奉行以礼相待,崇尚“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来必报之以礼,往必答之以礼。拜访礼就是最常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论少数民族人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心 《民族论坛》2001,(4):41-42
当前,国际社会正处于一个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矛盾与斗争交织存在,交互发展,其中,人权尤其是少数民族人权的保护问题,是现代各国和国际关系中最复杂、敏感的问题,日益为当今国际社会所普遍关注。本文拟从国内保护和国际保护两方面对少数民族人权的保护作些探讨。少数民族人权保护的内容  所谓少数民族人权就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规定的少数人应该享有的权利,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享有自己的文化。虽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15条保障所有个人享有参加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