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7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07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224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文章在肯定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的可取之处的同时 ,着重评论了该书的三大不足 :其一 ,亨廷顿的历史观是西方中心论 ,这影响了他的分析的客观性 ;其二 ,“文明”和“文明的冲突”两个概念被作者严重简单化、片面化了 ;其三 ,该书只谈到文明在冷战后世界秩序重建中的影响 ,而没有指明世界秩序将如何在文明的基础上重建 ,即作者只提出了问题而没有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2.
中国的影视行业进入了新的变革时期,具有强烈意识形态属性的影视剧生产单位将由"事业"转制为商品经济特征明显的"产业",从国家和社会投入为主的"事业"运营模式转为以资本为纽带的"企业"经营模式,而且这个转制时间表已经拉出.尽管这是世界范围内影视行业本质属性的回归,但对中国的影视行业尤其国有影视制作行业,仍感到强烈的震撼和危机.这意味着从理念到操作层面都必须重新调整、定位、变革.  相似文献   
53.
明成祖即位初期的外交活动及海外诸国的朝贡申海田明成祖朱棣在位22年决定实施的诸件大事中,轰动中外、名垂青史的要算郑和下西洋了。郑和七次大规模下西洋的航海壮举,除与我国历代航海经验的积累、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等诸多主客观原因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具有雄才大...  相似文献   
54.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与发展市场经济、加强法制建设的要求格格不入。应从会计环境、利益导向、诚信教育、高校教育等方面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55.
申亚东 《学术论坛》2002,8(1):136-139
为了保障宪法的实施 ,必须建立相应的宪法监督模式。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对我国宪法监督模式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56.
针对独立学院培养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论述了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征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与计算思维的关系,论述了计算思维对促进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在计算思维和计算能力培养方案中的具体实施措施,并建立面向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分层次、分阶段教学模式,力争全面提升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7.
辛亥鼎革,南京临时政府、袁世凯与清政府达成《清室优待条件》,民国政府做出了“先筹八旗生计,于未筹定之前,八旗兵牟俸饷,仍旧支放”的允诺。实际上,八旗生计并未筹定,粮饷照发亦未落到实处,人口多达数百万的旗人群体在民国初年的生存境况急剧恶化。中央与地方政府成立专司旗人生计问题的机构,采取一定措施,例如创办旗人工艺厂与教育机构,清理旗产、直接赈济等。但总体看来,这些措施效果并不显著。旗人最终不得不走上自谋生计的平民化道路。  相似文献   
58.
申建平 《求是学刊》2007,34(3):89-94
以未来债权作为融资手段具有现实债权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现代多数国家都承认未来债权让与的效力。基于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及国际贸易融资中对于以未来债权让与作为贷款的担保有不断增长的实践需要,在未来的民法典中,对未来债权让与予以规定,应是必然。但对未来债权让与的效力准则及其适用领域应予以限制,并应引入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59.
债权让与通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建平 《求是学刊》2005,32(4):82-86
通过立法规范和鼓励债权让与已成为各国民事立法的共同特点。我国理论界所谓的债权让与合同成立生效,债权即发生转移的通说在理论上是不能成立的,应予以纠正。依我国《合同法》第80条的规定,通知既是债权让与对债务人发生效力的要件,也是债权实际发生转移的要件。同时,让与通知是保护受让人、债务人利益的程序性规定。因此,让与通知是债权让与制度的核心。  相似文献   
60.
提升人的主体性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主观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主要特征。人的主体性的进一步提升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内在要求、本质要求、目标要求和动力要求。政府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保证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